第51頁(第1/3 頁)
楊增新的&ldo;憂患意識&rdo;幾乎是與生俱來。由他來制約黑喇嘛-丹畢加參,是黑喇嘛的劫難。實際上,楊增新與丹畢加參的&ldo;對抗&rdo;開始於1912年的&ldo;察罕通古事件&rdo;。
……對&ldo;辛亥革命&rdo;,宣統退位的第一個外界反應,是外蒙古活佛哲布尊丹巴在庫倫(烏蘭巴託)宣佈脫離中國&ldo;獨立&rdo;,並於1912年春,派兵企圖一舉攻佔科布多。
當時,與庫倫近在比鄰的科布多、烏裡雅蘇臺,本是直屬於中央的行政區域,清廷設有科布多參贊大臣管理軍政事務。在危急形勢下,中央(民國政府)要求新疆就近解科布多之困。事實上,那時的政治格局除科布多,伊犁、阿爾泰,也都是直屬中央的政區,與新疆省並無隸屬關係。新疆派出的援兵尚在集結時,科布多城即在1912年8月失陷。楊增新指令援軍駐紮在離科布多很近的衝要之地察罕通古地方。察罕通古,又名叫&ldo;扎哈布拉克&rdo;,位於阿爾泰境內的溫音其河畔。那個&ldo;北塔山&rdo;就在察罕通古正南一日的路程。楊增新堅決不讓援軍退回,死保察罕通古。其實察罕通古沒有什麼可&ldo;保護&rdo;的。為了維持在察罕通古的駐軍,楊增新幾乎是傾盡新疆全省的財力與物力,孤注一擲。他還要防著患生肘腋,從&ldo;策勒村事件&rdo;(1912年)起,南疆塔里木一直就在外人的覬覦之下。但楊增新仍然將新疆的&ldo;塞防&rdo;遠置於察罕通古。他這樣做的目的實際是為了不至於發生&ldo;雪崩&rdo;:不讓伊犁、阿爾泰,以及塔城等孤懸塞外的政區,步科布多、唐努烏梁海、烏裡雅蘇臺後塵,再從中國版圖上被撕下來。當然,以楊增新的地位,根本左右不了時局。據吳紹璘《新疆概況》介紹,楊增新一再為&ldo;新疆孤懸塞外&rdo;,其前途取決於中央,中央主政者竟然&ldo;舉數萬裡版圖,棄之如敝屣&rdo;,扼腕嘆嘆。他曾這樣表白:&ldo;大丈夫擔當事業之會,至於成敗利鈍,均所不計。&rdo;他也以&ldo;過河卒&rdo;自視。據當時人回憶,楊增新是新疆歷屆主政者之中最低調的一人。1928年,他在烏魯木齊見到了斯文&iddot;赫定,獲悉許多人費瞭如此大的勁進入新疆,是為了&ldo;考古&rdo;,他笑著說:&ldo;我這將軍府,也夠考古的資格了。&rdo;新疆第一宅,確實是破舊不堪的危房。
然而,楊增新在關係到新疆穩定、民生有望的問題上,從來是防範於未然,而且不厭其煩。
《黑戈壁》十(4)
在察罕通古,新疆的援軍築城死守。而得到沙俄支援的外蒙古,則於1913年7月,兩次集結重兵進襲察罕通古,為遠徵軍蔣松林、張健所部擊退。一時間,本&ldo;無戰事&rdo;的&ldo;西線&rdo;,受到舉世關注,&ldo;察罕通古&rdo;成了外電引稱律最高的詞彙。在察罕通古,與蔣松林、張健對峙的外蒙古將領,正是丹畢加參(一些文獻譯作丹柏江村)‐‐後來潛藏在黑戈壁的黑喇嘛。
在《補過齋文牘》及其續編中,關於援科,關於死守察罕通古,關於制止出現&ldo;多米諾骨牌效應&rdo;,關于丹畢加參,都佔據了相當大的篇幅。從1912年開始,楊增新個人與丹畢加參&ldo;結識&rdo;十幾年。直到丹畢加參1924年不明不白地死去。攻佔科布多後,丹畢加參成了為人追捧的&ldo;明星&rdo;,但不久又被沙俄作為俄國子民捕獲流放。這時楊增新得以才略微息了一息肩。是&ldo;十月革命&rdo;,使得從西部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