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最大義凜然的謀反(第1/2 頁)
“孤生在皇城之中,幼時所學只是太祖如何建立豐功偉業,所見也是皇城富麗堂皇,孤以為國朝真就是物華天寶地靈人傑,神州大地百姓都是安居樂業。所以孤從未有過爭奪皇位之心,當孤被封為吳王時,孤的內心是自豪的,因為太祖定下諸王就藩的祖制,就是要藩王拱衛神州,保國朝千秋萬代的基業。”吳王倒是沒讓陳拙為難,很快他就繼續說道。
陳拙此刻就好好的當一個傾聽者,其實他很想對吳王說:“這關我鳥事?”
但現在只能耐心的聽吳王說下去,讓他把這個逼裝完。
“江南,這個名字孤早就神往久矣,孤在書本里知道,江南地靈人傑,這裡文風鼎盛,有無數才子佳人,有數不盡的人間美景。”吳王語氣舒緩,三言兩語就描繪出一副令人神往的畫卷。
這畫卷也正是無數人心中江南該有的樣子。
不過下一刻,吳王語氣陡轉,聲音不再舒緩,而變得肅然癲狂,彷彿美麗的畫卷被人狠狠撕碎。
“可惜孤錯了......到了江南,孤只看官場自上而下的糜爛,只看到奸商為富不仁,只看到盜匪橫行,滿目都是民不聊生......這不是孤想要的江南!”吳王的聲音滿是失望,但是他說完這句話後,忽然抬起頭來看向遠方,目光之中一片炙熱。
隨即吳王繼續說道,這一次語氣激昂,也幸虧是陳拙,要是換個人估計已經倒頭就拜了:“短暫的失望後,孤卻更加高興了,因為這不正是孤的使命嗎?我開始整肅官場,搬倒了一大批貪官汙吏,換上了品行端正的年輕官員。我省吃簡用興辦學堂,這麼多年連著王妃都沒能置辦一件體面的新衣裳。我甚至用修繕王府的錢疏通河道......”
吳王說的非常激動,彷彿回到了十年前,他初到江南的時候。
那時候天高海闊,年輕的吳王也是意氣風發,心比天高!
到這裡陳拙知道重頭戲要來了,雖然還不知道吳王后面要說什麼,但僅僅前面這些話,不得不承認很容易讓人共情,稍微還有點熱血的青年,這個時候就該說出赴湯蹈火之類的話了。
如果是以前的陳拙,很難不熱血沸騰,但是體驗了那麼多大佬,那麼多驚才絕豔的人物後,他的心境也不一般的,可以共情但不會衝動。
“可是這種變化太慢了,整整十年孤也只能改變江寧一地,整個江南還有十幾個江寧這麼大,神州還有無數個江寧......後來孤明白了,問題的根本不是出在地方,而是出在腐朽的朝堂,出在了那群尸位素餐的朝臣勳貴身上。所以只有改天換地,才能重塑一個朗朗乾坤。”吳王的聲音很大,也算是對陳拙攤牌了。
“或許不久之後孤會謀反,陳將軍覺得,孤是不是有罪?”忽然吳王向陳拙問了一個送命的問題。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說吳王無罪,都謀反了那不是真眼說瞎話嗎?說有罪的話,以後還要不要跟著吳王混了?
不過這個問題難不到陳拙,只見他拱手彎腰對著吳王一拜,而後一臉鄭重的說道:“殿下有罪,罪在想讓天下太平,罪在想要百姓過上好日子。若這便是罪,臣願與殿下共擔這謀反罪名!”
陳拙說的很講究,他還將屬下的自稱改成了臣,然後一切便盡在不言中了。
而陳拙的回答也讓吳王非常滿意,這是吳王聽到的最滿意的一個回答,也只有陳拙把謀反說的如此大義凜然,如此清新脫俗。
是啊,孤不是要謀反,不是要兄弟鬩牆,只是想讓天下百姓過上好日子。
其實現在天下無數雙眼睛都在盯著吳王,作為最有實力的藩王,他反不反的意義太大了,吳王一反就能直接把造反推向高潮,若他一直不反,大部分勢力都還會觀望。
吳王一直以來糾結的也在這裡,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