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第2/3 頁)
年,還向他透露道:&ldo;大兄弟,你送來的大米,我賣到兩毛八一斤了!&rdo;
就這樣了,照樣賣斷貨。
畢竟比起掉粉渣的糙米粒,大傢伙寧可多花幾分錢買成色好的大米。
&ldo;再有三四個月,你們新稻要下來了吧?&rdo;趙同五搓搓手,笑道:&ldo;大兄弟,再給我轉個五六千斤成不?&rdo;
新稻下來之後,別說轉五六千斤,就是轉一萬斤都不是難事。
姚祺年應下,但有個要求:&ldo;以後的運輸費由你出。&rdo;
趙同五先沒說話,默默盤算一番之後才道:&ldo;成,你找車,錢我給!&rdo;
雖說每趟的運輸費不算太多,姚家人能付的起,但以後送次數多了,總的運輸費就會上去。
一趟十幾塊,十趟就是一百幾十塊。
這麼一算,姚四海就覺得肉痛了,感慨道:&ldo;還是年娃子想得遠,小錢積多了可不就成了大錢。&rdo;
姚祺年笑,趁著家裡人都在,又把帳算了遍。
送完這趟貨之後,他們淨掙一百七十多塊,加上前一車貨的純利潤,目前有三百多塊的積蓄。
但是這點錢遠不夠囤貨。
&ldo;爸,咱家上半年的稻穀能收多少斤?&rdo;姚祺年問。
&ldo;估計要比去年多點,一畝田大概能收八百斤。&rdo;
對於有經驗的莊稼漢來說,憑藉稻穗飽滿程度來估算畝產量是他們的一大本領。
姚家有十畝水田,一畝地八百斤,十畝地就是八千斤,上交百分之三十的農業稅,再留足自家吃的,大概還能剩四千斤。
這時,只要再收兩千斤,就能給趙同五送貨。
加上以後他們不用再支付運輸費,這樣一來,六千斤稻穀的純利潤至少會有一千塊。
加上現有的三百多,就是一千三百多的本錢。
再按一毛錢一斤的回收價,一千三百多能回收一萬多斤稻穀,等囤到淡季,抬高價轉賣出去,掙的絕對比現在多。
對於姚祺年的計劃,家裡沒人反對。
事實上,在第一車稻穀掙錢之後,姚祺年在家說話就有了威信力,現在又連續嘗到甜頭,全家人更是對他活絡的腦子佩服不已。
其實姚祺年原本想去信用社做貸款,把買賣做大。要知道,囤貨越多就越容易控制市場,對自己就越是有利,只不過現在政策還不明朗,姚祺年也不敢貿然行動,何況他們基礎薄弱,一旦遭到打擊,很難再翻身。
綜合評估之後,姚祺年還是選擇穩紮穩打,先幹一筆小的試試水再說。
天氣漸暖和起來,田裡的水稻也開始泛黃,進入四月份之後,姚四海就不再去王郢生產隊修建碼頭了,碼頭的工程也擱置了下來,畢竟對於莊稼人來說,農忙才是要緊事。
這期間姚家人開始做準備工作,磨鐮刀、編麻袋、清理地窖、碾壓打穀場、買下季度的種子化肥……
姚祺年沒再參與進去,他還有別的事要做。
一來他要去趟縣城聯絡林師傅,二來他打算去省城看看。
雖然姚祺年跟趙同五約定好,江北市除了他家,不再向別家供貨,但這並不意味著他不能往別的城市送貨。
臨江省的省城也在涇河縣以北,周圍農村以產小麥為主,幾乎不種植水稻,姚祺年想去找機會,發展更多合作夥伴。
第10章 再遇明好
在決定要去省城之後,姚祺年先去了趟糧站,按十斤糧兌九斤票的兌換比例,換了十五斤糧票。
之後他又去了趟公社衛生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