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第1/2 頁)
黑黑的電影院裡只有螢幕的光照射在臉上,自己喜歡的人就坐在旁邊,可是自己卻不敢偏頭看上一眼。
現在二十五歲的顏語坐在自己家裡的沙發上,看著同樣的電影,心境卻已經不一樣了。
看電影的時候顏語習慣把手機靜音,所以等他發現翁馳發的資訊的時候已經過了一段時間。
內容就三個字【對不起】。
顏語覺得這三個字沒頭沒尾的,他回了一句【是不是發錯了?】
【沒發錯,就是給你發的。】
【你沒有什麼對不起我的事啊?】
【我不該說讓你去演路人。】
【哦,沒關係的。】
【可是你生氣了。】
【我沒生氣。】
【騙人,你明明生氣了,你都沒給我倒茶。】
【那是因為茶沒有了。】
【不管你生沒生氣吧,總之我和你道歉,對不起,我下次會注意的。】
【……那就接受。】
顏語對著螢幕不自覺的微笑,他想翁馳這個人還是蠻有意思的,雖然當時他確實有點生氣,可是很快他就把這事忘的差不多了。
他早就學會了煩事不往心裡去,因為你就算記在心裡,也沒人在乎,最後只能自己和自己拉扯,自己和自己生氣。
所以顏語成為了一個別人眼裡隨和的人,無可無不可。
可是成為什麼樣的人,並不等於自己就喜歡當什麼樣的人。
顏語不是沒有稜角,只是他的稜角都指向了自己。
----------------
翁馳開車回家的路上就有點後悔開顏語玩笑這件事。
按道理說他跟顏語沒見過兩次,其實並不熟悉,但是他總是忘記自己的立場,嘴巴就跟沒把門的一樣。
他並不想當一個「毒舌」的人,因為在翁馳看來,很多所謂的「毒舌」都是建立在侮辱他人,冒犯他人的基礎上,即使非常熟悉的人,有些玩笑也是不合適的。
翁馳平時不會這樣的,他自認為自己算一個八面玲瓏的人,畢竟在這個圈子,你不玲瓏就不行,就連程心遠那樣的,說起套話來也是一車一車的,他其實應該對顏語有一個更合理的態度,至少得是循序漸進的,而不是放飛自我這種。
顏語是一個「省事」的人,這是翁馳接觸下來對顏語下的定義。
第一次送他回家的時候,他就坐在後車座上不發一言,但是如果突然問他一句,他也能答覆上來,好像在聽他們談話又好像沒在聽。
而第二次見面,他的話還是不多,但也不是孤僻冷淡的那種,他會靜靜的站在旁邊,靜靜的跟在後面,靜靜的坐在你的對面,你想說話的時候就可以和他說幾句,不想說話的,他也不會聒噪你,他讓人有一種可以不用顧及的他的情緒,他的態度的感覺。
可是誰會沒有情緒呢?誰又會沒有態度呢?誰又希望自己被人不在乎呢?
翁馳想到這些,心裡就有點堵得慌,他把車靠邊停下來,掏出手機就給顏語發訊息。
可是等了半天,顏語也沒回復。
小樣,脾氣還挺大。
翁馳笑著收起手機,啟動車子,繼續上路。
到家洗完澡以後他才收到了顏語的回覆,倆人聊了幾句就道了晚安,翁馳想起今天還沒給簡策發訊息,他就又開啟簡策的聊天介面,問他睡了沒。
簡策回覆說沒睡,在等夜場的戲。
翁馳道了句辛苦,就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他和簡策其實共同語言不太多,倆人見面的時候也就是就聊聊最近的生活之類的,偶爾他們也會一起出去玩,打打撞球玩玩籃球這類的,簡策撞球打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