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頁(第1/2 頁)
12月28日:日軍向我上海駐軍突襲,強佔閘北,第19路軍奮起抵抗,淞滬戰爭爆發。
12月29日:第19路軍將領蔣光鼐、蔡廷鍇發出通電錶示誓死保衛國土。
12月30日:國民政府遷都洛陽辦公,並發表洛陽宣言。蔣
介石通電全國將士切勿輕動,要枕戈待命。宋慶齡、何香凝等在真如慰問抗日先頭部隊取得勝利。
2月1日:蔣介石在徐州主持召開軍事會議,研討對日作戰計劃。吉林自衛軍在雙城附近全殲偽軍劉寶林旅,並襲擊攻哈日軍。
2月4日:日軍向江灣、吳淤一帶發動第一次總攻,被我軍粉碎。
2月8日:日軍進攻閘北、吳淞,守軍英勇抵抗。
2月18日:張治中率第5軍全部抵吳淞前線,歸蔣光鼐指揮,參加作戰。日軍司令植田謙吉向我軍提出最後通牒,要我軍從吳淞、閘北後退20裡。
2月20日:19路軍發出通電,決以鐵血答覆日本通牒。日軍發動總攻,吳淞全線激戰。
2月22日:日軍傾巢續攻廟行鎮以南陣地,戰鬥空前激烈;終被張治中將軍率部擊退,我軍聲譽大振。
2月24日:馬占山變節降敵,在龍江任偽黑龍江省省長。
2月29日:日軍再度發動新的總攻,我軍在閘北八字橋、天通庵與敵激戰。
3月3日:國際聯盟特別大會決定,要求中日雙方停止戰爭。
31日:蘇炳文在海拉爾通電就任黑龍江省自衛軍總司令。
4月7日:國民政府在洛陽召開國難會議,討論安內攘外政策,決議對日交涉,全力&ldo;剿共&rdo;。
4月29日:侵華日軍司令白川義則被炸重傷,5月26日死亡。
5月5日:《上海停戰協定》簽訂。&ldo;一&iddot;二八&rdo;淞滬抗
日戰爭宣告結束。
5月24日:國民政府任蔣介石兼豫鄂皖3省剿匪總司令,李濟琛為副司令。
6月9日:蔣介石在廬山豫鄂皖贛湘5省&ldo;剿匪&rdo;會議上,宣佈&ldo;攘外必先安內政策。
8月26日:國民政府準張學良辭北平綏靖分署主任職。
8月29日:東北義勇軍攻瀋陽、燒日飛機場,毀機27架。
9月1日:東北義勇軍同時向瀋陽、長春撫順日軍進攻。
9月7日:察哈爾、熱河義勇軍組成軍委會指揮部聯合抗日,民團蜂起響應。
12月1日:國民政府由洛陽遷回南京。
12月4日:蘇炳文部彈盡援絕,不得已退入蘇聯境內。馬占山亦隨同進入蘇境。
(1933年)
1月1日:日軍攻擊山海關。
1月3日:日軍侵佔山海關,守軍安德馨營全部壯烈犧牲。
1月5日:閻錫山、韓復榘發出通電,誓為抗日前驅。
1月10日:丁超、李杜率部退入蘇聯境內。
1月22日:國民政府外交部再次照會日本駐華大使,要求撤退榆關日軍。
2月7日:蔣介石到江西&ldo;督剿&rdo;紅軍。
2月17日:日軍下達進攻熱河的作戰命令。
2月18日:張學良抵達熱河,與熱河省政府主席湯玉麟聯合發表決心守土的抗日通電。
2月20日:北平軍分會決定成立兩個集團軍與日軍作戰。第1集團軍總司令由張學良兼任,紫2集團軍總司令張作相,副總司令湯玉麟。
3月3日:日軍進軍承德,湯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