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7頁(第1/2 頁)
燕十三身為高句麗國內數一數二的勇士、神箭手,被當做俘虜放回了本國以後,自感顏面盡失,遂趁著高句麗新王高元答應突厥使臣江上源聯手起兵攻隋的機會,向他的髮小高元提出請求,要帶領使團出使突厥,最終促成兩國聯合起兵攻隋這件大事,也可藉機多少挽回些自己的顏面。
令燕十三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跟隨江上源來到都斤山的當天,突厥都藍可汗就不知聽信了什麼人的挑唆,揮刀斬殺了可賀敦宇文般若,就連自己唯一的熟人江上源也陪著宇文般若一同死了,如此一來,燕十三在都斤山的處境就變得十分尷尬了起來。
尤其是燕十三率領高句麗使團在都斤山住下不久,就得到訊息稱隋朝的使團現在也正在都斤山,這就激起了他和隋朝來使一較高下,堅持說服突厥起兵攻隋的鬥志和爭勝之心。
第914章 三箭鎮外藩(上)
於是,燕十三在以高句麗特使的身份參加了宇文般若的葬儀之後,正式向都藍可汗雍虞閭呈交了國書,請求突厥履行承諾,自五原城發兵南下,攻佔白道州,進逼雁門關,高句麗則同時從遼東發兵,攻佔營州,直取臨榆關。
不出他意料,雍虞閭看罷國書,斷然拒絕了與高句麗聯手起兵攻隋,並特地將隋朝使臣長孫晟請了來,當著長孫晟的面兒重申了突厥無意與大隋為敵,願意繼續與大隋和睦修好的態度。
「據外臣所知,可賀敦與隋朝的皇后不同,本就有參與軍國大事的權利,我王也正是基於這一點,才與貴邦的江上源特勤商定,指派外臣來此與大可汗商定起兵攻隋事宜。」燕十三不顧長孫晟在場,與雍虞閭爭論道,「如今大可汗卻以可賀敦未經您允准,擅自派使臣出使本邦為由,一口回絕了此前貴邦首先提出的請求,難道就不怕此事傳將出去,招人恥笑,譴責突厥出爾反爾,懼怕隋朝嗎?」
燕十三論年紀不過十六七歲,卻敢當眾指責自己背信棄義,雍虞閭當時臉就撂了下來,卻目視長孫晟,希望他出面來教訓一下這個狂妄無禮的小子。
長孫晟明白,這是雍虞閭趁機向自己示好,同時也不無自抬身份的意思,希望借自己的口來駁斥燕十三,如此一來,突厥在隋朝和高句麗之間便可佔據主動,凸顯其戰略地位的重要了,遂沖雍虞閭微微點點頭,上前向燕十三抱拳說道:「如果我沒記錯的話,貴使數月前是和我一道從長安返回高句麗的吧?想不到回國不到百日,就被委以重任,出使突厥來了。」
當雍虞閭命人請長孫晟前來時,燕十三就打定了主意,今日一定要當著突厥大可汗的面兒挫一挫隋朝使臣的威風,以便勸誘突厥履行承諾,答應起兵攻隋,遂不客氣地回敬長孫晟道:「我與貴使不同,貴使是為挑唆突厥內鬥,殺人來了,而我,是為與大可汗結盟,給突厥奉送利益來了。爾今貴使的目的已然達成,我勸貴使還是趕緊回朝請賞去吧,免得走得遲了,待大可汗省悟過來,就走不成了。」
他一開口就揭出了長孫晟蓄意挑唆雍虞閭斬殺宇文般若的實情,倒激起了長孫晟的火氣,抬高了聲調說道:「貴使指責我挑唆突厥內鬥,請拿出證據來。若無憑證,但憑你紅口白牙一派胡言,仔細著大可汗將你逐出都斤山!再者,今日若非大可汗請我前來,我還不知高句麗表面向我大隋稱臣獻貢,背裡地卻打算起兵造亂,此事我是一定要稟報給聖上的,怕就怕到時高元不敢承認吧?」
「你!」燕十三無論從城府還是出使的經驗上都遠不如長孫晟,三言兩語過後沒氣著長孫晟,反被他氣得說不上話來,強壓著心頭的怒火,轉而向長孫晟挑釁道,「在下雖然年輕,卻久仰大隋朝有一位長孫晟將軍,極擅射箭,曾經一箭貫雙鵰,在下不才,今日願當著大可汗的面兒向長孫將軍討教一二,不知長孫將軍願意否?」他自恃是高句麗第一神箭手,口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