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頁(第2/2 頁)
民也,威者所以行令也,名者上下之所以同道也……&rdo;
&ldo;為故人行私謂之不棄,以公財分施謂之仁人,輕祿重身謂之君子,枉法曲親謂之有行……不棄者,吏有奸也;仁人者,公財損也;君子者,民難使也;有行者,法制毀也……此……匹夫之私譽,人主之大敗也……&rdo;
我們還記得,李斯第二次進宮離開後,嬴政在殿中踱步,背誦了韓非的話:&ldo;人主之所以身危國亡者,大臣太貴,左右太威也。所謂貴者,無法而擅行,操國柄而便私者也。所謂威者,擅權勢而輕重者也……&rdo;當時,趙高曾是驚恐萬狀。連趙高都覺得像是有一把劍,劍鋒的朝向是直接指向相國呂不韋的。
嬴政的這一思路並不是一下子形成的。實際上嬴政經過了反覆地、長時間地思索。
如果是一般意義上的君臣關係,嬴政就可以思考動手和如何動手的問題了。
可在思考要不要動手、進而思考如何動手的問題時,嬴政思想上存在著一個巨大的障礙。
這個障礙就是,嬴政不能確定,呂不韋是不是他的生身父親。
許多人認為,這一問題不會在嬴政心中出現。這方面的問題都應該留在邯鄲。就是說,在邯鄲,嬴政兩歲多時呂不韋和趙女已經分開,一直到他九歲來鹹陽。來鹹陽後,嬴政懂事了,身邊的人有限,不會有人跟他提呂不韋和趙女往日的事。
這樣,許多人便認為,對嬴政來說,不存在呂不韋是不是自己的生身父親的問題。
這許多人中包括呂不韋和趙女。
其實,大家全都錯了。
這是因為,大家全都低估了嬴政的超人記憶力。
在邯鄲,嬴政和趙二女、嫪毐和趙高一起在那個園子裡安身的第二年,有一次,趙高對嫪毐說:&ldo;你說,我那個主兒,是不是有點傻?他就看不出孩子不像他?&rdo;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