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自下而上(第1/4 頁)
劉徹不急不緩地問:“怎麼團結大多數?”
衛昭覺得今天說的太多了,自己友情提示了一下已經足夠了,再多說就露餡了,自己可沒打算真的走神棍路線,便狡黠地笑了:“我只是個普通女人,哪知道那麼多,這個應該讓陛下問下朝裡地大佬。”
劉徹可不想慣著她這個說話做事只說一半的毛病,事實上他不知道自己是否應該坦白身份。當時自己一時興起,順口搶了韓嫣的名字,不僅擠兌的韓嫣沒有名字,還讓這個女人完全對自己沒有敬畏。其實劉徹還是很好奇這個女人知道自己真實身份時的反應的,但他不確定這個反應到底是令這個女人尷尬,還是令自己尷尬。
劉徹是很認可衛昭才能的,一開始他是帶著傲慢的,作為皇家人,太懂讖緯這種東西是什麼了,衛昭在劉徹眼裡就是個工具……後來,他發現,起碼衛昭是個很有想法的人,總能提一些不一樣的看法,雖然並不是完全認可,但是總是有可取之處的。
至於衛昭的政治觀點,即不讓“韓嫣”參與朝中的爭鬥,劉徹是部分認可的,即他認可朝中存在爭鬥,但是不認可大臣袖手旁觀。袖手旁觀是一種騎牆行為,作為九五至尊,劉徹認為自己的大臣應該毫無爭議地站在自己這邊……雖然,他認為這個目前來看,確實不太可能。
劉徹想了想,找到了威脅衛昭最好的方式:“我其實很想投一筆錢給你的曲轅犁……只是,要我投錢,總要哄我高興吧?你這說話說到一半,讓我實在高興不起來。”
暗示意味很明顯,衛昭開始糾結了,最後還是沒有抵抗住金錢的誘惑,便道:“我剛才只是在思考怎麼組織語言。我想先問下王孫——在王孫眼裡,誰是大多數呢?”
劉徹才不會回答這種問題,衛昭這麼問,答案肯定不簡單,他要是答錯了多沒面子,他那麼英明神武,偶像包袱還是很重的。劉徹看向韓嫣,韓嫣心裡腹誹,我又不關心,你幹嘛又要我來開口,然後不甘不願道:“大臣?諸侯?諸王?”
劉徹其實也是這麼想的,七王之亂之所以影響深遠,父皇之所以殺了晁錯,都是因為劉姓諸王聯合在一起,也許晁錯不應該死,但是他站在了諸王對立面,如果晁錯不死,死的恐怕是……
衛昭搖搖頭,聽聽,這就是漢代封建統治者的覺悟啊,眼睛長到天上,李世民都知道說幾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呢,真是思想覺悟差好多。
看到衛昭搖頭,韓嫣不樂意了:“那你說。”
衛昭想了想:“近來陛下重金邀請魯國申公來長安問策,市井間傳言,陛下推崇儒道。”
劉徹矜持地點點頭,不錯,朕正有此意。
衛昭又道:“王孫乃天子近臣,想來對儒道很是瞭解,正所謂上行下效,陛下推崇儒道,我等平民自然也想研究下儒道,看看到底講的是什麼。有個朋友說,一位大儒曾經說過,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不知是否是真的?”
衛昭也很尷尬,這年頭知識壟斷太厲害,她明知是孟子說的,卻不好解釋自己從哪裡知道的,只好借用我有個朋友的經典老句式,這句話在現代都頗為有用,沒道理古人就不買單。
劉徹點點頭:“是孟子之言。”
衛昭笑了笑:“所以,我覺得如果孟子說的對的話,大多數當然是人民群眾,額,我的意思是,老百姓。”
另外兩個人陷入了沉思,原來儒學是這個解釋嗎?
但是,話說回來,如果儒學是這個解釋,那權貴更不會接受儒學了吧?劉徹自己其實也不是很接受這個解釋,他身為九五至尊,現在告訴他,他的地位不如民?
看到對面兩人的態度,衛昭大概明白他們是怎麼想的,然後不由得慶幸,還好自己是套著孟子的話說的,不然不就又犯忌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