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第1/2 頁)
晉軍自七月末開始圍城至十月,大小攻城戰不下二十場,卻久不能下豫州。因豫州境內無所可掠,晉軍輜重糧秣吃緊,人馬亦因平軍的頑固抵抗而死傷無數,因此幾番權衡之下晉軍暫停攻城,退軍三十里後就地扎砦,而後發書朝中請援軍。
當此之時,裴穆清沒有自城中出兵攻晉軍,更沒有加固城防以待後戰,而是抽調了一股人馬,隨他連夜出城南下,大有棄城卷甲避戰之意。他的這一舉動,未曾提前請命於朝中,後經兵部探報稟明朝廷,朝中人人大驚。皇帝雖平素仁和,然聞此亦動了急怒,當下詔令兵部調兵將裴穆清人馬截歸朝中,下獄問審。
晉軍聞豫州城中主帥畏戰南撤,雖援兵未至,然不忍放棄此大好機會,又火速整甲圍城,寄望於在大平派遣新的帥臣之前將僅留有裨將守城的豫州一舉攻下。
景和十二年十月二十七日,裴穆清坐畏戰不守之罪,經兵部會同大理寺審定過後,由皇帝御筆判斬。
在詔令已下、處決未行之前,裴穆清在朝中的眾多門生以及曾於軍中追隨過他的武臣們幾乎無一人相信他會行畏戰撤逃之事,一日內數次聯名向兵部請命重審,然兵部因裴穆清罪證確鑿、又加皇帝御筆判書,拒不重審。聞此,皇帝命人傳詔,曰北境軍情緊迫如斯,畏戰之罪乃動搖軍心之首罪,凡有再上書為裴穆清說情者,皆視與裴穆清同罪。朝中由是無人再敢為裴穆清求情。
二十八日午時,裴穆清於獄中被處斬。自其歸朝、問審、定罪至處斬,不過短短三日而已,除大理寺及兵部少數幾位奉詔處置此事的人之外,並沒有誰能夠有機會於裴穆清死前探問其本人一二。
是日,皇帝於朝會上詢問誰人可替裴穆清出鎮豫州,北擊敵犯。舉朝噤聲,無人願領此命。皇帝遂令兵部於朝會後合議,速定人選。當晚,成王英肅然連夜上表,力薦中書令卓亢賢之子卓少疆為帥。皇帝允其請,於次日晨命外臣制詔,拜其為將,令其提兵二萬北援豫州。
二十九日晚,成王府開家宴。
……
那夜的成王府家宴,意在為卓少疆出征踐行。
自景和九年那一場裴穆清與成王在朝堂上就主戰還是主和的激烈諍論之後,二人及其僚屬於政議上雖不至水火不容,但也堪算涇渭分明。成王雖於朝中經營兵部多年、勢力滲透兵部六司重要職官,但卻一直未尋得機會於軍中培植翼黨,更因礙於裴穆清在軍中的極高人望,從未成功拉攏過任何一位禁軍高階將領。
皇帝於景和八年立儲,委中書令卓亢賢兼行太傅事。卓氏自顯宗一朝入仕,代代皆出將相之才,至這一代雖人丁稀薄,然亦可稱得上是朝中望族。卓氏一雙兒女自幼習兵事於講武堂,女兒尤其天資出眾,卓亢賢更是早已請了聖旨,計於來年春讓女兒蒙恩蔭免試入兵部。卓亢賢為臣恭穩恪己,於朝中行事素來謹慎,從未親附倚就過任何一方,眾亦皆以為卓氏多年來立場中正平和,不會為任何一派所動搖。
直到此次卓少疆經成王舉薦得以拜將。
……
成王府開宴,帖子下給卓氏闔府。除了卓氏之外,亦請了兵部及大理寺中平素與成王交好的一些臣屬。
酒行十巡,眾人皆醺醺然,而成王因事耽擱,尚未出席。
卓亢賢藉口不勝酒力,趕在成王來前攜眷屬先行告辭。卓少疆為宴席主客,不得先行,卓亢賢便將他留下,並無猶豫分毫。
當時她隨父母步出成王府,待到無旁人處,聽得父親低聲喟息:「我半生如履薄冰,如今被這逆子……」,言未盡,母親便將父親攙扶上車,輕聲囑咐說:「官人,回府再說罷。」
父親點了點頭,面色暗沉地上了車。
母親將攜她一併上車時,她足下微頓,似乎突然想起什麼:「我有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