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永珍伊始,勸鼉文出(第1/3 頁)
寧湖,隨著曾三揖的覆滅,鼉神社已成雲煙,寧湖官民皆拍手稱快,可有人喜,亦有人憂!
隨著鼉神社落下帷幕,寧湖官場才迎來了真正的動盪,一波接著一波的清算被上官瑤環提上了日程,相對於前世蘇無名和光同塵的做法,上官瑤環展現出了與之仁慈對待百姓,而截然不同的冷漠。
鼉神社所搜尋出的證據,將寧湖的官員幾乎從上到下統統清洗,如此龐大的數量的官員缺失也絲毫不曾動搖上官瑤環的決心,毒瘤不除,春風又生,對他們仁慈,便是對百姓殘忍。
好在,附近州府早已得到訊息,對於這位手握江南道官員生殺大權的上官瑤環,他們可謂是盡心盡力,迅速調遣了治下官吏奔赴寧湖,及時填補了寧湖官員的空缺,當然,這只是權宜之計,但隨著時間流逝,必然會從剩餘的官員中挑選出合適的人代替,畢竟,那些懷才不遇,不願同流合汙者,並不在少數。
鼉神社雖除,但寧湖之沉痾卻未盡去,寧湖千年來信仰的鼉神,雖在千年前有著大恩,但在千年後,卻深深困擾著寧湖,因為,大鼉的子嗣非但衍生出了曾三揖這般裝神弄鬼之輩,還帶來了難以根治的鼉患。
自鼉神島一役歸來,除去整治管理,上官瑤環與蘇無名將全部的精力都投入了治理鼉患之中,數月以來,遷移河道,驅趕鼉群,寧湖的百姓一點一點見證了,何為一心為民,何為造福百姓。
除鼉患一事如火如荼的進行著,某一日,上官瑤環心血來潮,攜著李伏蟬重新來到了,初至寧湖,尋找鄉紳趙賢之處,一路行去,雖鼉神社已除,但百姓心中的鬼神卻仍未消散,那種積壓橫貫了百年、千年的信仰根深蒂固,敬鼉,畏鼉,似乎早已成為了本能,祭祀,跪拜者,仍然絡繹不絕!
上官瑤環看著那香火鼎盛的鼉祀,秀麗的眉毛深深地皺起,心有所慮,卻久久無言。
許久以後,上官瑤環才緩緩開口,“淫祀不絕,勞民傷財,人心不穩,寧湖之患,怕是久矣!”
李伏蟬見狀,默默上前,輕輕撫平佳人緊皺的眉頭,笑容溫和,語氣沉穩,道:“世間之大,無奇不有,鬼神不外乎人心,寧湖百姓,敬鼉懼鼉,皆因沉痾已久,根深蒂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欲除百姓心中鬼神,亦非三兩日之功!”
李伏蟬目光如炬,透過那嫋嫋煙塵,似乎看到了更遙遠的未來,“鼉神社樹大根深,我們都可將其連根拔除,這人心之變,交予時間便是!”
李伏蟬說話間,從懷中取出一張疊得規整的紙,遞給了上官瑤環,眼神示意其開啟看看,上官瑤環目露好奇,緩緩張開紙張,只見其上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心神一動,靜心閱讀。
片刻後,上官瑤環本還滿是擔憂的神情忽然舒展,明媚的笑意重新回到面龐上,目光盈盈,凝視了李伏蟬片刻,笑道:“伏蟬之詩,我時常翻閱,或瑰麗奇妙,或悲天憫人,亦有家國情懷,亦有兒女情長,我時常在想,一個人為何會有這般百變的風格!”
李伏蟬的笑意忽然有些僵硬,自家人知道自家事,風格為何多變,皆因我所能效仿的先賢,數不勝數啊!感謝後世海納百川的教育方式吧!
上官瑤環未曾察覺到李伏蟬笑容中的些許不自然,開心地舉起手中那份文章,“伏蟬之詩,瑰麗萬千,縱是流傳千古,我亦覺理所當然,只是,比起此文,瑤環或許更青睞後者!”
“無一華麗辭藻,平凡無奇,質樸素簡,卻字字珠璣,於民有利,此文,或可成為點醒寧湖百姓的一道光!”上官瑤環雙眸明亮,似有美麗而絢爛的光芒在其眼底流淌,她就那麼靜靜地看著李伏蟬。
李伏蟬怦然心動,只覺心臟不可抑制地亂了節奏,看著眼前溫柔明媚的女子,兩相凝視,一身似魔神般堅硬的筋骨都酥軟了不少,他只覺歲月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