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頁(第1/2 頁)
曹真遣將軍費曜等來救,魏明帝又驛馬召張郃自方城(今河南方城縣)西上擊亮。帝自到河南城(在洛陽西),置酒送郃,問郃:&ldo;遲將軍到,亮得無已得陳倉乎?&rdo;郃知亮深入無谷,屈指計曰:&ldo;比臣到,亮已走矣&rdo;。於是郃日夜趕路,未至,亮已因糧盡退軍。魏將王雙率騎追亮,為亮所殺。
第三次:建興七年(229)春,諸葛亮遣陳式攻武都(郡治下辨,今甘肅成縣西北)、陰平(郡治陰平縣,今甘肅文縣)。魏雍州刺史郭淮率眾欲擊式。亮自出,至建威(今甘肅西和縣西)。郭淮退走,亮遂得二郡。後主復策拜亮為丞相。亮為鞏固漢中防務,於本年底徙府營於南山下原上,築漢城於沔陽(在今陝西勉縣),築樂城於城固(今陝西城固縣)。
第四次:建興八年(230年)秋七月,魏明帝從大司馬曹真議,分兵三路大舉伐蜀:司馬懿由西城(陝西安康縣西北);張郃由子午谷(子午道南口曰午谷,在洋縣東百六十里之子午河口。北口曰子谷,在長安南百里,子午谷長六百六十里);曹真由斜谷,共攻漢中。諸葛亮聞魏軍將至,率領諸軍於城固赤阪(今洋縣東二十里龍亭山南)待之,會天大雨三十餘日,棧道斷絕。九月,魏明帝詔曹真等班師。
第五次:建興八年(230年),諸葛亮使魏延、吳懿西入羌中(今甘肅省臨夏自治州等地),大破魏後將軍費曜、雍州刺史郭淮於陽谿(在今甘肅武山縣西南)。延因功遷前軍師、徵西大將軍,懿遷左將軍、高陽鄉侯。
第六次:建興九年(231年)二月,諸葛亮率諸軍再次進圍祁山,用新造成之木牛運糧,並特令李嚴以中督護兼署丞相府事,在漢中專管督運軍糧。這時魏大司馬曹真已有疾,魏明帝特召鎮守宛城的大將軍司馬懿入朝,告以&ldo;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rdo;。乃使懿西屯長安,都督雍梁二州諸軍事,統車騎將軍張郃、後將軍費曜、徵蜀護軍戴陵、雍州刺史郭淮等討亮。張郃勸懿分軍屯雍(今陝西鳳翔縣)、郿(今陝西眉縣)為後鎮。懿曰:&ldo;料前軍能獨當之者,將軍言是也,若不能當而分為前後,此楚之三軍所以為黥布禽也&rdo;。於是遂向祁山進兵。諸葛亮聞懿等將至,分兵留攻祁山,自逆懿於上邽。郭淮、費曜等迎擊亮,為亮所破。亮因大芟其麥,進而與懿遇於上邽東。懿斂軍依險,亮不得戰,乃引軍南還。懿等尾隨亮,至西城,懿仍登山掘營自守,不與亮戰。將軍賈栩、魏平數請戰,懿不允,諸將因曰:&ldo;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rdo;五月,懿使張郃攻蜀無當監王平於祁山之南屯,自按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吳班迎戰,大破魏軍,&ldo;獲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rdo;。司馬懿回營固守。祁山方面,因王平堅守南屯,張郃進攻不克,及聞懿軍失利,郃亦退軍。
六月,亮糧盡退軍,懿使張郃追亮。郃曰:&ldo;軍法……歸軍勿追&rdo;,懿不聽,郃不得已,遂進。追至木門(今甘肅西和縣東南),與亮交戰,&ldo;蜀人乘高布伏,弓弩亂發,飛矢中郃右膝而卒&rdo;。
第七次:諸葛亮鑑於每次出軍,都因糧盡退還,所以自建興九年(231年)再出祁山之後,即勸農講武,作木牛、流馬,運米集斜谷口,治斜谷邸閣;息民休士,三年而後用之。至建興十二年(234年)二月,亮調動所能徵發的軍隊,出斜谷北伐,並遣使至吳約孫權同時出兵擊魏。
諸葛亮到達郿縣後,屯於渭水之南。司馬懿也引軍渡渭,背水為壘以拒亮。懿謂諸將曰:&ldo;亮若出武功,依山而東,誠為可憂;若西上五丈原(在武功西十里),諸將無事矣。&rdo;亮果屯於五丈原。郭淮以為亮必爭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