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2頁(第1/2 頁)
如今,左翼的代善部,已經得到了趙宏宇的命令開始緩緩移動,向已經潰敗的多爾袞率領的部隊追擊了過去。
右翼的倭軍兵團,則牽制著進攻右翼的數萬八旗部隊,讓他們進退不得。
而中部戰場這裡,多鐸因為自己的失誤,已經開始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在帝國陸軍的進逼之下,多鐸的部隊傷亡慘重,已經減員超過了五成之多。
時間一點點的流逝,並不會因為什麼因素而停止。
戰場上的形勢一直是趙宏宇一方佔有優勢,而八旗軍則處於劣勢。
想要扭轉這個劣勢,顯然是非常困難的。
戰鬥打到現在,其實結果已經非常明顯了,基本上趙宏宇他們已經心中有數。
當然,其實在戰鬥開始之前,趙宏宇就對於戰勝對手有很強的信心。這種信心的基礎,完全是建立在對自己麾下的軍隊非常瞭解,以及對敵人的瞭解之上的。
大約一個小時之後。八旗大軍徹底的崩潰掉了,剩下的事情就非常簡單嘍,無非就是追剿殘餘敵軍部隊而已。
這個事情交給代善部去做就可以了,九州倭人兵團則負責打掃戰場,趙宏宇則帶著艾瑪以及薩拉還有數千近衛軍團,以及印第安武士還有一千多人的非洲奴隸兵團,向被多爾袞佔據的高麗白城進發。
因為要對抗趙宏宇,所以多爾袞他們放棄了據城而守的這個做法,選擇了在這處小平原做決戰。
這樣的選擇也不能說就是錯誤的。
畢竟要是被動守城的話,那麼多爾袞他們也就只能是龜縮在駐守的城池內。面對宋帝國火炮的洗禮了。
其實,不管多爾袞他們選擇什麼方式來對抗,其結局都是一樣的。
因為他們的敵人是宋帝國,宋帝國強大的軍隊,是他們遠不瞭解的強軍。
要是多爾袞他們也和歐洲人一樣,在帝國陸軍這裡吃了很多的虧,那麼他們也就清楚面對的是什麼樣的對手了。
可惜,他們對此並不是很清楚啊。
此戰,多爾袞戰死。多鐸失蹤,一大幫的勛貴還有都統們陣亡。只有小部分的人逃脫,還有一些則做了俘虜。
對於俘虜的這些人,趙宏宇沒有客氣。全都下令處決。
因為他早前給過機會,他們並沒有選擇那條路,而是選擇了對抗。
既然已經做出了選擇,趙宏宇當然會尊重他們的意願。
主動的投降與戰敗後被俘選擇投降。這是有本質不同的。
所以,趙宏宇對待這些被俘的傢伙,當然不會客氣。
至此。強盛一時,並且威脅大明帝國的後金算是徹底覆滅了。
即使還有代善存在,以及一百多萬的後金子民倖存了下來,但失去了大部分的青壯以及精英,其勢力也不可能恢復到從前那般鼎盛了。
甚至,如果趙宏宇不給他們一點幫助的話,這些倖存下來的人都不知道怎麼活下去。
而趙宏宇,則按照原本的打算,將後金打散恢復到了從前的那種部落社會結構,代善也成為了一個部落之主,算是趙宏宇完成了自己的承諾。
同時,為了開發西伯利亞這片廣袤的土地,趙宏宇除了僱傭倖存的滿人青壯做僱傭兵之外,也僱傭了不少大明活不下去的軍戶。
畢竟,現在宋帝國的人口也少,不可能向西伯利亞這邊移民來填補人口的空白。
至少,這個計劃是可以實施下去的。
李自成在戰後告辭,很快的就回到了西北。
並且選擇了率領自己的麾下的部隊,開始向西離開大明境內。
趙宏宇也如先前所承諾的那樣,吩咐留在錦城的手下,儘可能的給李自成部提供各種物資援助,幫助他可能在西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