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1/4 頁)
聽到這裡,劉詢皺了皺眉頭,輕輕嘆了口氣,石顯就對著外面的宮女使眼色,有人就給劉詢奉上了熱茶。
“接觸什麼樣的環境就會產生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小臣這幾天在處理公務時候,覺得皇帝陛下的政令都是好的,一時間小臣也不能參悟到什麼過多的意思,就是有一樣,小臣想對陛下奏請,希望陛下百忙之中,能夠給小臣分析分析,看小臣說的對不對。”
“小臣覺得,如今大漢國內對人犯用刑太重。”
“小臣從源頭說,三木之下,何求不得?這是從秦朝沿襲下來的弊政,小臣從前是侍曹,親眼所見,一旦抓住嫌疑人犯之後,縣尉和賊曹首先考慮的不是調查這個人是否從前犯過事,是不是真的是人犯、從手頭上掌握的證據上能不能證明這個人是有罪的,而是直接上刑,先打了再說。”
“依照這樣的刑罰下去,很多人經不起打,本來沒有罪,為了不忍受痛苦就屈打成招了,所以,就造成了很多的冤假錯案,關於這一點,這幾天小臣和縣尉陳湯已經在著手排查穎水縣牢獄裡的人犯,確確實實發現了存在這這種情況。”
劉詢“噢”了一聲,說:“念。”
“屈打成招和冤假錯案,無論是對沒有罪被判刑的人還是對這人的家庭造成的危害都是很大,更有甚者,有人被冤枉了,那麼必然導致真正犯罪的人就逃過了懲罰。”
“小臣覺得,司法的含義就是讓犯罪的人經過公正的審判得到應有的懲罰,從而保護老百姓們的性命和財產不受到犯罪分子的侵犯,小臣前一段在朱鳥殿對陛下答對時說過,賦稅和教化其實在基層縣衙裡是比較容易幹好的,唯獨治安這件事就要非常慎重的對待,不然很可能導致民眾對朝廷的積怨。”
“積怨深厚了,那就會激起民憤,民憤要是得不到疏散和解決,很可能就會導致民變。”
“《尚書》裡面說,‘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既然《尚書》中都說放過一個壞人也比冤殺一個好人強,那麼如今大漢國內的刑律和牢獄中,究竟有多少被冤枉和屈打成招的人呢?”
這時,一個身影就走了進來,見到了劉詢就請安,劉詢說:“館陶,你來了。”
一般人見皇帝是要稟報經得皇帝同意的,而館陶公主和敬武公主深得劉旭喜愛,就不用經受這樣的規定。
來的人正是館陶公主劉施,她對劉詢說:“女兒聽聞父皇讓蕭望之擔任太子哥哥的老師,所以想請父皇恩准讓女兒也去旁聽蕭太傅的講述。”
蕭望之是大漢朝有名的經學專家,知識淵博,劉施要去聽蕭望之的課,也算是近水樓臺,劉詢就答應了。
劉施心細,看到皇帝皺眉,就走過去俯身在劉詢後面,為他輕輕的按摩著兩鬢。
劉詢笑了一下說:“還是女兒知道心疼父皇。”
“弘恭,你繼續念。”
弘恭和石顯參拜了館陶公主劉施,接著念苟參的奏摺:“小臣在徹查監牢人犯中發現,有些人犯在被審訊的過程中,遇到過被打斷腿骨的事情,還有的,竟然被直接打死。”
“小臣和縣尉排查了幾日,就在發現僅僅在穎水縣就出現了好多的錯案,那麼大漢全國,誰能說沒有這種事情發生呢?如果大漢的執法官員一個個都競相攀比誰的逼供手段高明,誰判的死刑犯多,濫竽充數,將沒罪的人打的有了罪,那可要怎麼辦?”
“小臣還有一種擔心,擔心有的官吏在發現了冤假錯案的時候,卻不會去對冤案平反昭雪,比如說小臣現在發現了有冤案,那就證明之前審理這件案子的官員是有錯誤的,既然有了錯誤,那麼這個官吏就會被處罰,於是有些人就會處於這種心理去投機鑽營,去討好或者是和那個官員互通有無,進行以權謀私,更有甚者,那些前任可能官職比這個發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