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頁(第1/2 頁)
他其實也並不覺得此案須尚書臺出手。
李隱舟卻恍若沒聽見這話似的,含糊地「嗯」了一聲,起身便要推門。
陳都尉嚇了一跳:「先生要去哪兒?」
李隱舟回看他一眼,平展的眉目中隱含某種不容勸說的堅持。
他目光平靜,聲音同樣橫無波瀾,簡略答道:「武昌。」
從廣陵到武昌,一路大雨,圓滾的雨珠在滿江波瀾中敲出一圈圈急快的漣漪,也將兩岸連綿不盡的群山洇出深沉晦暗的色彩。
剛踏上碼頭,李隱舟便從閒談的漁夫口中得到訊息。
王靖下獄了。
只廣陵郡那點「不察民生」的小事自不能定罪,暨艷與徐彪藉機又翻出數樁沉案,歷數其翫忽職守、結黨營私、貪贓枉法之事,樁樁件件,集訂成冊,宵夜間便送到孫權面前。
暨艷手段利落,筆鋒尖銳,將王靖的罪狀一一數來,竟讓淮泗一黨無可辯駁,便是想要出手相救也不知如何分辯,他們也更擔心扯出蘿蔔帶著泥,自己背後見不得人的勾當也被牽扯出來,反中了敵人打草驚蛇之計,因而一時未敢替他籌措。
一夕間,一郡太守便淪為階下囚,滿朝文物無不如芒在背,生怕下一刀便落在了自己身上。
可暨艷並不滿足於擊敗一個王靖。
很快,一紙諫書呈上,竟將丞相孫邵彈劾。
人人都道這尚書郎清介不阿,誰知竟成瘋魔。
孫邵是何許人?孔融口中的「廊廟才」,陛下親封的丞相公!便是如今的大都督陸遜見了孫邵的面,也少不得要禮讓一步,看其臉色。
更何況他也是淮泗集團的核心人物,背後是整個孫家的老臣班子,多年人脈盤根錯節,權勢如日中天。
暨艷個初出茅廬的犬齒小耳,竟也敢和他亮出劍鋒,逼他下了相位?!
真簡直是其他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新官上任的尚書郎竟真憑一己之力做到了。
於是暨艷二字,便更成一抹陰雲,時時籠在吳朝堂的天頂上,誰也不知雷霆之下,自己會不會是下一個受害者。
而想得更深的,已隱約洞徹些什麼:憑他暨艷再有本事,翻天覆地,最後硃筆定罪還不是陛下?難不成真是陛下有心要翻查舊案,整治整治泥濘不堪的東吳朝野?
更有甚者,已把這筆帳往世家身上推算過去。
畢竟除了孫邵與王靖這淮泗集團的兩位元老,最得益的莫過於勢力漸起的陸、顧二家,若是丞相和都督位皆落在了世家之中,那整個吳豈不成一言之堂,還有他們這些淮泗的老人什麼事?
這背後究竟是誰的手在推波助瀾?
這事還沒想清,一聲轟雷再度劈下——
尚書大筆一揮,竟要行吏考。
凡不合格者,削去官職,充為軍吏!
所謂「軍吏」,正是與士大夫相對的底層官吏。
按理,官員晉升,當是從軍吏做起,一層層往高處爬。可因察舉制的盛行,士大夫往往是貴族子弟,互相包庇縱容,又怎麼會安心讓後人從卑微的軍吏起來?久而久之,士大夫之子為士大夫,軍吏之子為軍吏的規矩也就潛移默化地形成了。
至於貧寒學子,更難有一席之地。
那高堂上的,往往仰仗父輩功勞,無真才實學,又豈能輕易透過嚴苛的吏考?削官成軍吏,更無疑是把祖上的臉面都丟盡了!
暨艷此舉,無疑是將滿朝文武都置於朝不保夕的危境。
事已至此,誰還管他要對付的是淮泗集團還是江東世家?眼見大廈將傾,再不出手,只怕自己根基都要折在這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年輕人的手中了!
一時之間,怨言沸起,反對的聲音從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