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頁(第1/2 頁)
然而,如今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許多倍,但人卻沒有了那種幸福感,為什麼呢?因為感覺到了生活巨大的壓力,這其實是社會進步了存在的問題,崗位競爭的壓力,技能缺乏的競爭壓力等,這需要去思量的人性的問題。
想到了人為什麼而活著,人又在追求什麼?人心中的那種歸屬感,這是十分重要的。長期穩定的工作與臨時工之間的比較,就猶如像一個人租賃別人的房子居住和居住在自己擁有房屋產權的房屋居住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如果沒有自己的房子住,總是面臨著房租費以及被驅趕出去的命運,心裡沒有著落一樣的安全感。
他說生活在這樣境遇的人們怎麼能夠談笑風生呢。證明瞭他現在生活的並不滿意,雖然現代人的工作觀念更新了,但並沒有徹底的改變,每個人仍然渴望著有一份穩定的職業化的工作環境,旱澇保收的工作。但是這樣的工作崗位有限,只有殘酷的競爭才可以得到。
但是另外那些個所謂的崗位工作是沒有絕對保障的,這些個崗位,經常處在崗位人員的輪換中,說不定什麼時候不知道什麼原因就會被老闆辭退,這樣缺少穩定性的工作能讓人安心工作下去嗎,怎麼還會有幸福感。何況生活中還會有比較的痛苦感。人啊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的。
第71章 第 71 章
七十一、一個成功的人與一個努力的人
機械原理一直在這位農民漢子的腦海中縈繞,他自己說小的時候竟然一個人敢拆卸鎖子之類的物件,只要是有機械傳動的物件他都十分的感興趣。拆了後,還能夠重新裝好,那個時候誰也不知道他的這種行為會最終能夠使他成為了製作機器人的高科技的人才。
每一步都讓他付出了辛勤勞動,終於獲得了成功,成就享譽中外。在機器人製造方面他成為了是一個無師自通的了不起的知名專家,在他製造的機械人能夠行走時,他很自豪激動地大聲地說:他是當今最偉大的人啦。
他小學的時期就不愛學習文化課,按理說他不會有什麼出息的,只對機械原理感興趣,並在上課的時間裡頭腦裡也盡琢磨著機械的原理,對於文化課一點興趣都沒有。但他卻在機械方面獲得了那樣的成功,這一點上看似乎這種發明不需要更多的文化課本的基礎,只需要人的那種鑽研精神。
觀看了中央電視採訪的節目,讓我感慨萬端,相信了天才的那種說法,天賦的天才無需學習就可以成為天才的。學習可以成為天才的人也有,只是鳳毛麟角。
這使我想起自己少年時期的那種老成持重的樣子,因為心理總是在琢磨讓人無法理解的事物,比如做什麼能夠儘快地出人頭地,結果什麼也做不好,也沒有獨創的精神,也沒有認識到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
不是從小就萌生對文學的喜好,只是喜歡心理活動多一點後來無意間讀書時發現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言如意,那個時候只是讓天性盡情的釋放出來。
後來也是一樣的,什麼樣的年齡就做什麼樣的事,到了後來就專心致志地做一件事情了,這就是人生的道路上所要走的路吧。什麼時候喜歡文學的,自己也不太清楚,只是偶然受到了什麼人的啟迪,啟發了自己天生就有這樣的想法是解釋不清楚的,不過我沒有那麼幸運走上正規文學學習的道路,只是一個人瞎子摸象一樣的摸索,感興趣罷了,文學領域的範疇十分的廣闊,有著很深奧邏輯思維,所以說,似乎在經過了多年來的學習才覺悟到,書寫成為文章十分的困難,並不是人們想像的那樣容易或簡單。
一個人的頭腦所對事物形成的看法認識及如何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相差很懸殊,看一件事,有人只會看表面現象,也有的人只看到了這個東西的用途,也有些人看到這種東西是怎麼做出來的等等。所以說,人頭腦中反映的事物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