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頁(第1/2 頁)
凌雲閣是供奉大秦開國以來功臣良將畫像的地方。
沈昭摁下多餘的情緒,腦子飛速轉動,問:「父皇可有說要孤作陪?」
「並無此令。」
沈昭道:「那就囑咐左右好好伺候,孤這裡公務繁忙,就不去了。」明知他的父皇時日無多,並非他不願意常伴其左右,只是他的父皇生性多疑,若是皇帝前腳剛到凌雲閣,他後腳便跟過去,只怕會懷疑他在宣室殿裡不知安插了多少眼線。
免不了一番試探,而他還得吊著心眼說些違心話,父子一場,走到最後,何必如此呢?
內侍卻躑躅不退,為難道:「陛下他……命人描李懷瑾的畫像,要把他掛進凌雲閣。」
沈昭猛地站了起來。
他神色冷冽,快速回想,依照前世的記憶,父皇的大限便是這幾天了,前世好像也有過這一出……他這些日子忙著對付文相,傾注了太多精力,竟將這件事忘了。
瑟瑟看他表情變幻,甚是納罕,問:「誰是李懷瑾啊?」
沈昭目光複雜地看向她,欲言又止,看看更漏,又覺得時間緊迫,得快些去阻止,摸了摸瑟瑟的手背,溫聲道:「等我回來,我會一五一十地告訴你。」
凌雲閣建在宮城北隅,毗鄰三清殿,是個極不起眼的二層小築,自當年太宗皇帝登基,陸續移入三十餘名功臣畫像,皆是歷代功勳彪炳的忠良賢士。
而嘉壽皇帝想要移入的李懷瑾,嚴格來說,其實是有這個資格被供奉在凌雲閣的。
當年先帝偏寵媵妾,疏於朝政,導致河間地帶戰亂四起,災民走投無路與當地匪徒勾結,迅速壯大,一路攻入長安,殺進皇城,導致先帝不得不棄宮逃走。
據傳,當年先帝只顧著帶那妖妃和庶子逃跑,而將當時的皇后和還是太子的嘉壽皇帝丟下,絲毫不顧他們死活,甚至叛軍攻入宮城時,先皇后還懷有身孕,就是後來的蘭陵長公主。
幸虧時任右相的李懷瑾不顧性命將這對可憐母子救出來,潛入民間,躲避戰亂,至三年後,戰亂平息,李懷瑾才護著皇后太子和已經出生的蘭陵公主回到京城。
論功勳,他護住了嘉壽皇帝,並且在那三年時間裡,斡旋於亂世,召集起了眾多有識之士追隨他,為後來的平叛勤王出了大力氣。單論此,他是絕對有資格描像掛入凌雲閣,受後世人憑弔參拜的,但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河間之亂被平定後五年,先帝暗中指使當時掌兵權的藩王,趁著上朝之際,截殺李懷瑾於順貞門,同時對外宣稱此人意圖謀反,罪犯不赦,下令抄其九族。
自那以後李懷瑾就成了朝野宗親之間的一個禁忌,甚至連在新編纂出來的《秦書》中,先帝也令人抹去了所有關於李懷瑾的痕跡。起先幾年,有宮人無意提起這個名字,傳到先帝耳中,他大怒,立即下令杖殺宮人,同時還株連了一批與那宮人來往密切的。
自此,朝野後宮愈加噤若寒蟬,無人敢再提李懷瑾。時隔數十年,經歷過當年之事的人越來越少,漸漸的,這個名字就被封存在了歷史煙塵裡,所知者甚少。
瑟瑟不知道,是因為這普天下,絕沒有人敢在蘭陵長公主府裡提這個人。在前世,她幾乎沒有參與過前朝政務,所以即便有了隔世的記憶,這個人對她而言也是徹底陌生的。
但沈昭不同。
他的身邊有諸多老臣輔佐,譬如傅司棋的爺爺傅太傅,當年就是經歷過那場叛亂的,他早就被提醒過,凡是涉及此人的事出現,不管怎麼樣,都得避開。
李懷瑾這三個字,殺傷力巨大,即便是一朝的太子,若是沾上了也招架不住。
譬如今日,按照常理,他該像前世一樣避得遠遠的,可是如今他知道了這裡面的糾葛,便不能任由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