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崇平帝:此子……有王佐之才!(第3/3 頁)
既有多樣性又有統一性,不能僅僅去找統一性,而忽視了不同歷史時期,每一朝代所面臨的具體問題,否則就犯了教條主義。
找統一性的規律,本身也是為了分析多樣性問題。
如北宋的邊疆之患,北方少數民族的崛起……
北宋之亡,不僅僅在於土地兼併,人心敗壞,國家機器失靈,有些其他因素也要考慮到。
透過經濟分析工具看王朝中晚期的財政危機,比如小農經濟下的抗天災風險能力薄弱,土地兼併……只是王朝週期律的一個主要切入角度,但並不意味著其他的切入角度,都一概是錯誤的。
貪官汙吏充塞上下,以致行政效能低下,甚至背後牽涉到的一代創業,二代守業,三代敗業的人心之變,社會風氣之變……這些人性規律,除非是跑步進入“大同”社會,只要人性一日不變,治亂迴圈的歷史週期律,都會換一種方式捲土重來。
所以,賈珩一直以為,如果用盲人摸象來比喻,可能一種方法摸的更全面,更深入,但其他的方法也未必全無可取之處。
崇平帝目光隱隱有著異樣,心頭反覆想起四個字,財用不足,開源節流。
現在的大漢,難道不就是如此嗎?
邊疆耗費錢糧,每年糜費數百萬計,官場吏治敗壞,三年一小災,五年一大災。
國庫入不敷出!
崇平帝面色微動,目光咄咄,道:“賈珩,那我陳漢之弊呢?”
賈珩拱了拱手道:“草民不過一介白丁,不敢妄言國政。”
前朝之事,怎麼說都可以,但談論本朝之事在哪個朝代……弄不好都是404。
崇平帝此刻面色沉靜,已經完全不可小覷面前的少年,不自覺都是正襟危坐,語氣已帶著幾分鄭重之意,沉聲說道:“古人言,知政失者在朝野,知屋漏者在宇下,你一個少年,縱是說的不對,朕也會見責於你,或許在你眼中,朕是那等器量狹隘之君?”
擔心眼前少年諱言,崇平帝甚至使出了激將之法,這就有些……不講政治規矩了。
至於一旁的晉陽長公主,早已聽得玉容嫣然,美眸煥彩,一雙妙目,熠熠生輝地看著那面無卑矜之色,縱論古今的少年。
“不愧是小賈先生,連她皇兄都……為之鄭重。”
她如何看不出她皇兄的態度變化,如果一開始還是隨意考較,但後來就莊色以問,甚至引經追問。
不由想起戰國策中那些策士,一開始君主還抱著美人,洗著腳丫子,或是嬉皮笑臉、或是居高臨下,問著,“先生以何教我?”
聲音都是拖長的了,帶著漫不經心的戲謔。
然後聽著聽著,美人也不抱了,端容斂色,避席而拜,屏退左右,諮以軍國之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