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收復河套(第1/2 頁)
馬邑之謀,胎死腹中。
隨後武帝以王恢提出戰爭卻臨陣脫逃,將王恢下獄,廷尉判處死刑,後開王恢買通田蚡透過漢武帝的母親王太后求情,但仍無法平息漢武帝的憤怒,王恢被迫自殺謝罪。
“馬邑之圍”的計劃雖未成功,但卻使漢朝結束了自大漢初年以來奉行的屈辱的“和親”政策,同時也拉開了漢匈大規模戰爭的序幕。
大漢朝開始主動出擊匈奴,後派衛青、霍去病徵伐,解除匈奴威脅,保障了北方經濟文化的發展。
馬邑之謀的失敗,大行令王恢的死,就能看出武帝的惱怒,經過這次的大敗,他大膽啟用騎奴出身的衛青。
於公元前129年,元光六年(也有一種說法是公元130年),匈奴興兵南下直指上谷。
漢武帝任命衛青為代車騎將軍,分派四路大軍出擊,任命車騎將軍衛青出上谷,騎將軍公孫敖出代郡,輕車將軍公孫賀出雲中,驍騎將軍李廣出雁門。
四路將領各率一萬騎兵,迎擊匈奴,衛青首徵,果敢冷靜,深入險境,直搗匈奴祭天聖地龍城,並在龍城之戰中,首虜近一千人,取得勝利。
然而另外三路,兩路失敗,一路無功而還。漢武帝看到只有衛青勝利凱旋,封衛青為關內侯。
這場龍城之戰,是有漢以來對匈奴首次大勝利之戰,打破了匈奴不可戰勝的神話,也是這個為後世歷代兵家敬仰的衛青初露鋒芒之戰。
龍城戰役之後,劉徹積極備戰,這一刻的他深深明白,僅憑一兩場戰役絕對不能打敗匈奴,事實上也是如此。
就這樣,和匈奴數年的較量中,突然的一個機會擺在了劉徹的面前。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匈奴大舉入侵上谷、漁陽,先攻破遼西,殺死遼西太守,又打敗漁陽守將韓安國,劫掠百姓兩千多人。
在此之前,將軍韓安國曾屯兵漁陽。韓安國在和匈奴作戰中,從抓獲的俘虜口中得知,匈奴軍已遠去。
因而,韓安國在上書武帝時,請求撤去屯兵,還兵於農。但是,剛剛罷軍一個多月,匈奴大軍即至,當時,韓安國只有七百餘人,韓安國率軍出戰匈奴,終因兵力弱小,被匈奴擊敗,韓安國又率軍退入城內堅守,匈奴軍虜掠千餘人及大量畜產而去。漢武帝很氣憤,派使臣責備了韓安國一番。
漢武帝見匈奴軍在東北的上谷、漁陽等地區進掠。於是抓住戰機,命李息從代郡出擊,衛青率大軍進攻匈奴盤踞的河套地區,採用“迂迴側擊”的戰術,西繞到匈奴軍的後方,迅速攻佔高闕,切斷了駐守河套的匈奴白羊王、樓煩王同單于王庭的聯絡。
而後,衛青又率精騎,飛兵南下,進到隴縣西,形成了對白羊王、樓煩王的包圍。漢軍活捉敵兵數千人,奪取牲畜數百萬之多,徹底控制了河套地區。
因這一帶水草肥美,形勢險要,聽從主父偃建議,武帝在此修築朔方城,設定朔方郡、五原郡,又從內地遷徙十萬人到那裡定居,還修復了秦時蒙恬所築的邊塞和沿河的防禦工事。不但解除了匈奴騎兵對長安的直接威脅,還建立起了進一步反擊匈奴的前方基地。
此戰,漢軍全甲兵而歸,衛青立有大功,被封為長平侯,食邑三千八百戶。跟隨其作戰的蘇建、張次公以校尉從衛青有功,被武帝封平陵侯、岸頭侯。
這場戰役,雖是小規模戰爭,可其意義之大、之深遠,徹底解除了匈奴對京師長安的威脅。
此次作戰的河套地區,秦始皇統一戰國諸國後,曾派大將蒙恬統一河套地區,但為時不久,蒙恬被趙高、秦二世假冒秦始皇詔令陷害,匈奴捲土重來,使河套地區又從統一政權中分裂出去。
此次的勝利,解除了匈奴貴族從西北方向對京都長安的威脅,長安地處秦川八百里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