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頁(第1/2 頁)
這是我在三國時代的變化。面對一場決定未來命運的大仗,我不再計較其中的得失,不再擔心最後的成敗。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這場戰爭牽扯的不再是雙方超過二十萬士兵的生與死,而是關係到兗州與宛城兩地幾百萬百姓未來的生存命運。
我們敗,難保曹操不會再來一次血洗宛城來洩恨。
我們勝,面對即將撲滅後院之火的袁紹,實力大弱的曹操再無力保證兗州境內百姓的安全。
戰爭,首先就是百姓的劫難。
這就是三國,沒有誰會為了百姓的利益,放下手中的屠刀,與別人和平共處。
曹操不曾放過虎踞江南的孫權,劉備也不曾降了以漢室功臣自居的曹操。
他們三個戰爭狂,怎麼就不坐在一起喝個茶,聊個天,讓天下人民安居樂業,共享太平呢?
罪魁禍首還是三國這些大佬們,沒有他們為了一己私利,居心叵測,痴心妄想,這仗怎麼打的起來,百姓何至於受這些無妄之災。
縱馬飛馳,策馬疾奔,接近&ldo;下圓谷&rdo;之時,谷中的火光已使天空一片赤紅。
火燒起來了,形勢向最有利於我們的方向發展著。
我一馬當先,沖在隊伍的最前面。
激烈的喊殺聲傳出,隱約的哭嚎聲綿延。
谷口濃煙四溢,高順率領著陷陣營,丹陽軍,和我軍的其他步戰軍隊,遠遠的圍在外面,盡情拋灑著手中的箭枝。
此前曹軍清理開擋道的巨石,不顧一切的向外衝出。
一小部分尚未入谷,留守在外的曹軍,竭盡所能的救護著谷中逃出火場計程車兵。
由密道潛出,在谷外集合的高順大軍,殺向了這些幸運兒。
留守的曹軍也是一群血性男兒,死守在谷口周圍,不肯放棄谷中將士的一線生存希望。
高順率領的皆是地面部隊,沒有騎兵的衝擊優勢,只能用弓弩盡力封鎖敵人的逃生路線。
就連拆散了重型武器的丹陽軍,也拿著弓箭,傾情釋放著他們的絕殺之心。
谷口血流成河,戰馬倒地,士兵橫屍,倖存的敵人,將死去同伴的屍體堆集在前,組成一道人肉擋箭牌。
他們眼含著熱淚,將自己的速度發揮到極致,接應著谷中不斷逃出計程車兵。
當我率兵到達的時候,谷口周圍已經聚集了數千名敵軍的將士,在組織有限的反擊。
看到我身後出現了殺氣騰騰的清一色騎兵,敵軍的指揮大將徹底失去了信心。
他當機立斷,放棄死守谷口,帶領僅剩的騎兵,拼著損失掩護他們計程車兵,衝出一條血路,在我軍完成包圍以前,逃之夭夭。
我讓張繡分出五千騎兵去追擊,即使不能全殲他們,也要讓他們在逃回許都以前不能休息。
會合了高順的軍隊,將谷口牢牢的封堵。
留下一萬騎兵,等待谷內火勢減弱,入谷打掃戰場,搜尋倖存的敵人。
我和張繡,賈詡率領剩餘的五千騎兵去支援張遼。
張遼率領的三萬飛騎軍對陣曹操率領的三萬步兵大軍。
忽然出現在谷外的飛騎軍,令曹操亂了陣腳。谷中大火沖天,令敵軍所有的將士失去了迎戰的信心。
這回飛騎軍可不是打一下就跑,一輪飛射之後,將士們將掛在馬前的鋼槍端起,飛一樣的沖入了混亂的敵陣。
一個縱橫,兩個交叉,飛騎軍衝擊的道路上,一個個敵軍計程車兵被鋼槍挑的順勢飛起,遠遠的摔落在地面上,失去了呼吸。
當我們到達戰場的時候,飛騎軍已經完成了兩次縱橫交錯的沖陣。
放眼望去,敵軍被分割成一個一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