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頁(第1/2 頁)
希特勒成了萬千德國人心醉神迷的政治偶像。1934年秋,希特勒乘坐小轎車去紐倫堡。路上,他受到了熱烈的歡迎。用施佩爾的話來說,&ldo;在田野上到處見到農民放下手中的農具,婦女們揮手致意&rdo;。希特勒也是春風得意,在疾弛的轎車裡,他側身對施佩爾說:&ldo;以前只有一個德國人受到過這樣的熱烈歡迎,那是路德。當他騎馬走遍全國時,人們從四面八方聚集攏來向他歡呼。就象今天對我這樣!&rdo;
甚至是非但未沾第三帝國陽光雨露,反而遭受納粹迫害的人,也未必接受得了對希特勒和第三帝國的猛烈抨擊。《安妮日記》裡載有這樣一個細節:1944年2月3日,對於躲藏在後屋的居住者們的擔心,猶太人亨克就說,&ldo;你們總是把一切看得太悲觀&rdo;。當別人說,&ldo;在自己親身感受到之前,沒有人看到面臨的危險&rdo;時,他又說:&ldo;可是你們總不看積極的東西。&rdo;
經濟社會發展上一時的成就,有時會讓一國人民整體喪失反思的能力,或者說,至少表現得整體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據德國歷史學家哈夫訥的觀察,在當年,&ldo;必須具有極為罕見的敏銳與深刻的眼光,才能在希特勒的成績與成功中看出後來災難的根源,而且需要極高的人格力量,才能抵抗這些成績與成就的魔力&rdo;。奇蹟擺在眼前。希特勒的聲望如日中天。他的功業會讓懷疑者懷疑自己是否錯了。即使是那些偶爾暗自懷疑的人,不少人也會像施佩爾在獄中所寫的那樣,&ldo;以這個政權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德國甚至受到了吹毛求疵的外國的尊重等等想法來自慰&rdo;。
不過,不應忘記,在取締了納粹黨之外的其他所有政黨之後,再也沒有公正、自由的選舉來較為準確地衡量德國人民對希特勒和納粹當局的支援或反對的比率,另外,也不應忽視,哪怕以和平的方式反對希特勒和納粹黨的統治,也不會被黨衛軍或蓋世太保輕易放過。
&ldo;我生來是人民的兒子&rdo;
在把德國拖進戰爭之後,希特勒還在演講中甜言蜜語:&ldo;我生來是人民的兒子;我這一輩子一直為德國人民進行鬥爭……&rdo;
這不是謙卑,而是狂妄;不是誠懇,而是霸道。
因為在那個時候,全德國也找不出幾個敢站出來,公開表示不認這個兒子的&ldo;德國人民&rdo;,不需要他&ldo;一輩子一直為德國人民進行鬥爭&rdo;的&ldo;德國人民&rdo;。
人們對希特勒統治的不滿和牢騷,大多隻能是私下裡的發洩和嘀咕。在1940年11月9日的日記裡,美國記者夏伊勒記載了那些天在德國人中間流行的笑話。其中一則是這樣的:
希特勒、戈林和戈培爾乘坐的飛機墜毀了。3個人全死了。誰得救了?
答案是:德國人民。
笑話歸笑話,現實中,那些心明眼亮的德國人奈何不了希特勒。&ldo;人民&rdo;,只不過是納粹當局玩弄的一個詞藻而已。早在1933年2月1日晚,剛上臺的希特勒就在廣播電臺宣讀政府宣告:&ldo;現在,德國人民,請給我們四年時間,然後再來評定和判斷我們!&rdo;
聽起來,&ldo;人民&rdo;的地位好像還蠻重要的,似乎是希特勒和納粹黨幹得好壞的裁判。可是,用不著四年,德國人民除了呼喊&ldo;萬歲,希特勒&rdo;之外,已經別無選擇,誰說希特勒和納粹黨不合格,誰就會成為黨衛軍和蓋世太保的專政物件。於是乎,誰也無法分辨得清,那萬歲聲裡,有幾多是飽含恐懼,有幾多是發自內心,有幾多是兩者兼而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