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部分(第1/4 頁)
所難,二人一為御營騎兵指揮,一為御營幕僚長,身上的擔子尤為沉重。
“皇上,奴才以為,朝廷對浙匪的底牌不甚清楚,浙匪對新軍的瞭解只怕也很是有限。待到浙匪發動進攻,讓遏必隆派出騎兵試探一二,總會看出些門道來。”
鰲拜說罷,劉成也是點了點頭,清軍的優勢一在新軍的古斯塔夫方陣稱雄泰西,二在騎兵數量更多,他們的兵力不及這支北伐軍主力,核心人口數量更是少之又少,不敢輕易損耗,不過小規模的試探總還是要做的。
“那就依愛卿所言。”
清軍謀劃已定,各部亦是在既定陣地上做著最後的休整,兩軍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探馬邀擊、撕鬥得也愈加的激烈。待到北伐軍進入依照清軍戰陣距離而定下的前進陣地,大軍也以著最快的速度進行最後的修整工作。
大軍陣中,陳文遙望著麾下的將士們,探馬還在為大軍提供遮蔽,士卒們已經開始在軍官們的指揮下披甲修整。
根據探馬報告,新軍的長矛手用的皆是江浙明軍舊式的那種重型扎甲,不過這等鎧甲在江浙明軍這邊已經二線部隊的裝備,北伐軍的步兵俱是身披板甲,自身金屬堅固不下前者,甲冑的弧度可以更好的規避和偏轉殺傷,對於冷兵器攻擊的保護效果自是更佳。
長矛手身披著由護胸、護襠、護臂、護腿的全身板甲,穿著鐵手套、腳踏鐵靴、頭戴頭盔與面甲一體的頭盔,端是一個武裝到了牙齒。相較之下,火銃手由於操作需要,又兼有長矛手護衛,只穿一領半身甲,防護就要差上許多。
不過,火銃手原本也不是用於防禦的,陳文為北伐軍的火銃手列裝了清一色的燧發火銃,步兵火銃手使用的甲型和乙型火銃,火銃騎兵使用的丙型火銃,後者更是在河南戰場上大展神威,很是打了線國安一個措手不及,從而擺脫了當時困境。
準備三年,陳文編練了更大規模的軍隊,靠著軍工產業帶動起來的工業化體系,軍隊的裝備更是得到了大幅度的邁進。這是技術積累和工業化孕育出的累累碩果,陳文堅信著這條道路的正確性,從一窮二白的時候便投諸了太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進去,到了現在,正是要讓滿清品嚐一下真正的近代軍隊的威力。
披甲完成,士卒稍作休整便起身列陣。此前借了錢謙益東南文宗領袖的妙筆書就了一份北伐檄文,不過到了這個時候,陳文卻對此毫無興趣,乾脆策馬到大軍陣前,拔出了腰間的佩劍,大聲呼喝道:
“九年前,孤在大蘭山下曾與眾人言及:天道好還,蓋中國有必伸之理;人心效順,雖匹夫無不報之仇。今時此間,韃子最後的依仗就在眼前,正是明天理、正人心的時候。既如此,孤唯有一令,此戰不需要任何一個俘虜,殺光他們,諸君當用韃子的血來洗刷漢家這數十年來的屈辱和仇恨!”
那句話,乃是陳文當年在孫家的小院裡講朱元璋的故事時講過的,此刻的戰陣之中,吳登科和尹鉞二人俱是親耳聽著聽著陳文說到,當時亦是無不振奮,可是在那時,在那個滿清佔據天下大半的黑暗時代,任誰也沒有想到,他們竟然真的等到了這一天,真的!
陳文大聲呼喝,各部的監軍官們也紛紛重複。轉瞬之後,萬勝的吶喊已充斥於天地之間,甚至到了後來士卒們連監軍官們重複的吶喊都已經聽不清楚,僅僅是被這群情激昂所感染而已。
待到戰鼓敲響,虎吼聲中,中軍兩翼的明軍齊頭並進,緊握著手中的武器殺向遠處的清軍戰陣。
大軍發起進攻,老一代的各師依舊是列陣縱陣前進,倒是青年近衛師卻是以二十人的隊為單位,橫著列作兩排,踏著整齊劃一的步子,徑直的向著遠處的武衛右軍走去。
這支秘密訓練的部隊從頭到腳都透著與其他部隊的不同,甚至就算是翻遍了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