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頁(第2/2 頁)
分別予以圍殲,最後收復臺灣全島。
順治十八年(1661年)三月初一,鄭成功率領眾將士在金門&ldo;祭江&rdo;,舉行了隆重的誓師儀式。三月二十三日,鄭成功率大軍二萬五千人人,分乘兩百多艘戰船,浩浩蕩蕩離開金門料羅灣,向澎湖出發。經過近一年的激戰,鄭軍給了霸佔臺灣的荷蘭人以致命的打擊。康熙元年(1662年)二月一日,荷蘭總督揆一在臺灣城外正式向鄭成功呈上投降書,荷蘭侵略者對臺灣三十八年的殖民統治終告結束,臺灣終於回歸祖國。
鄭成功收復臺灣後,對投降繳械的侵略者採取寬大政策,照顧他們的生活,並允許他們帶走個人財產。揆一領著不足千人的殘兵敗將狼狽離開了臺灣。此後,鄭成功廢除了荷蘭人的殖民制度,改赤嵌樓為承天府,置二縣,設安撫司於澎湖,派重兵駐守,總稱臺灣為東都;為紀念故鄉,又改熱蘭遮城堡為安平鎮。同時,鄭成功實行屯田政策,令數萬軍眷隨軍赴各地大量墾荒,大陸民眾也陸續遷往臺灣,在臺灣南部和西部的彰化、雲林、新竹等地形成一大批村鎮。他還推廣鐵犁牛耕等生產技術,使臺灣經濟迅速發展。鄭成功登島後,對漢民和原住民一視同仁,平等對待,頗受當地各族百姓擁戴。
收復臺灣成為鄭成功短暫的生命歷程中最輝煌的事跡,奪取臺灣後不久,永曆皇帝朱由榔被殺,永曆政權就此灰飛煙滅。鄭成功也因內外交困,心力交瘁,於清康熙元年五月初八(1662年6月23日)病卒,時年三十九歲。鄭成功一生短暫,但數百年來作為民族英雄受到海內外華人的無比尊敬。美國人詹姆斯&iddot;戴維遜在其著作《臺灣之過去與現在》中評價鄭成功是&ldo;東方現代史上最傑出的人物&rdo;,有&ldo;堅強的意志、如火的熱誠&rdo;,以極強的能力統帥著手下的各方雜燴。這位光緒年間美國駐臺總領事甚至認為,&ldo;他不殘忍,至少與同時代在戰爭中功勳卓著的歐洲人比較&rdo;是這樣。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