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三國以後是哪個國家 > 第2部分

第2部分(第2/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人在荒野,櫻花亂殺開局弓箭手,滿天箭雨瞭解一下競彩足球的進行時網遊之統一全球王者:定榜雙區第一,我火爆全網NBA:開局融合鯊魚文班亞馬籃球:在NBA修仙的日子虛擬現實:這個NPC不是太正經開局解約,我用足球征服歐洲網遊:開局淪為祭品,我反手弒神王者:讓你穩村標,你拿大國標?上交求生遊戲後國家霸榜了世界OL2初之心盛霆燁葉凡唐若雪盧丹妮鄧佳哲周錚穿越成太子的小說隆霧迷眼南璃楚爍免費穿越小說沈驚覺和白小小

處事從容,有理有節。寥寥數筆,便化腐朽為神奇,把劉備的一段不甚光彩往事,勾勒成了劉備人生中亮點之一。“好官”+“好人”的形象頓時生根於讀者的腦海深處。

再讀《三國志》更會發現,劉備勢力初期並沒有牢固的根據地,基本上都是依附他人進行流動作戰,其先後追隨過劉虞、公孫瓚、呂布、曹操、袁紹、劉表等數股割據勢力,但卻沒有一個跟得長久,能夠全始全終的,甚至於他每換一個上司便有一個上司要倒黴運。以至於《魏書》中記載呂布手下反對收留劉備的原因都是“備數反覆難養,宜早圖之。”,如果按照《三國演義》中說呂布是“三姓家奴”的標準來評判,劉備的雅號便實在令人叫不出口了。而將此至於《三國演義》中,劉備的反覆無常卻變成了為“復興漢室”而不辭辛苦的奔波,變成了“漢賊不兩立”的誓言。乃至於後來劉備借荊州,取巴蜀,連龐統都說“伐人之國而以為歡,非仁者之兵也” 的行為,也被刻畫成了或自願或不自願的出於正義本質下的無奈之舉。

劉備並不是一個道德上的完人,但由於《三國演義》“忠奸分明”的需要,他就這樣被塑造成了一個在道德上近乎完人的“仁君”化身。也正是因為有了“仁君”劉備與“奸雄”曹操間的正邪對決,才有了三國紛爭故事的精彩絕倫。

由此而談,可以得出這樣一個推論,那就是《三國演義》的主要人物描寫中,確如魯迅所言“忠必全忠,奸必全奸”。“忠”的,缺點也要美化為優點。“奸”的,缺點要擴大到無以復加。這看似不近人情的藝術刻畫,卻體現和滿足了普通中國民眾對純粹善惡忠奸的強烈要求,也因此才有了《三國演義》經久不衰的藝術生命力。

與曹操與劉備的“奸雄”與“仁君”的君主形象相類似,三國演義中還有一組“忠奸”的謀臣形象鮮明對比,那就是諸葛亮與司馬懿。

二、亂臣與忠臣——司馬懿與諸葛亮

如果說劉備與曹操的人物形象是藉由“奸雄”與“仁君”間的“忠奸”衝突而得以體現的,那麼司馬懿與諸葛亮的忠奸衝突就在於“亂臣”與“忠臣”的衝突。

諸葛亮在中國是一位婦孺皆知的著名歷史人物,他是草船上羽扇綸巾的軍師、他是六出祁山壯志不已的將軍、他是成都城內鞠躬盡瘁的丞相,他是中國人心目中智慧與忠貞的化身。清人紀昀曾用他響亮的名字出了一副上聯:“明月照紗窗,個個孔明諸葛亮”,幾百年來一直無人能對,成為流傳至今的“絕對”。其實,真正千古“絕對”,杜甫筆下“如公全盛德,應嘆古今無”的恰恰是諸葛先生本人。

至於司馬懿,在京劇舞臺上是與孫權、曹操近似已極的“大白臉”;在軍事上是個畏蜀如虎,能被“死諸葛”嚇走的“無能”將領。在政治上他是曾受曹丕及曹睿託孤,卻教唆子孫叛亂,陰謀篡奪曹魏江山的大陰謀家,是“亂臣”。他的子孫吞併曹魏,*舊主,是“賊子”。司馬懿身為開中華百載積弱之先的晉朝宣帝,無論如何難逃“亂臣賊子”的干係。雖然他的子孫偏安東南不似曹家速亡(也有 “牛繼馬後” 一說,此處不考),但在三國演義中他卻絕對是僅次於曹操的反面人物典型。

《三國演義》中司馬懿第一次正式登場,就是作為諸葛亮攻伐曹魏的第一對手出現的。而最後諸葛亮“秋風五丈原”,實際上也是死於跟司馬懿的對抗當中的。做為一直和正人君子諸葛亮對抗的“小人”,他伴隨了諸葛亮最後人生的始終,更理所應當的由於其“反正義行為”而為後人所不齒。但正是這樣一個剋死君子諸葛亮的小人司馬懿,卻最終成就了他與諸葛亮兩個三國演義中的明星人物。

其中原委可以從羅貫中對此人物的劇情安排及語言刻畫上瞧出端倪。

首先,對於司馬懿這麼一個對手,歷史上的諸葛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仙劍奇俠傳之反叛(惡魔之謎同人)zero品仙似水無奇東方不敗之痴戀女巫古代行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