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4/5 頁)
叮嚀過我,組織比一個旅多點的領主武裝就行嘛。剛才智伯答應給我五千武士,但我還沒拿到手,如果加上魏伯支援的、范家支援的,雜七雜八,大約能有八千武士。”
韓厥立刻吩咐:“把你這八千人拆分成八個旅,在我的下軍中,你作為左矩。”
“左矩”也稱“左拒”——矩,方陣也。故此,“左矩”的意思是“左攻擊方陣”。
趙武好奇的問:“我們滿編的一個旅不是一千五百人嗎?拆成一千人一個的旅……”
韓厥搖頭:“小武,你不該帶兩千甲士來……還有,今天在營門口,你怎麼那麼沉不住氣——人都知道你窮的四處借糧了,怎麼還帶著兩千甲士耀武揚威進入軍營?你可知,有多少人看到這一幕,心中又恨又嫉妒……你太不慎重了!
我已要求國君把那些鰥寡孤獨、身有殘疾、家中獨子以及兄弟齊上陣計程車兵篩選調整(歸老幼,反孤疾,二人役,歸一人),編入後勤部隊。讓目前出戰的四軍中,只留下主力與精銳武士。如此一來,除去那些湊數的,各軍都不滿員了。
哼,如今唯獨你的軍隊是齊裝整編,且個個是虎賁‘甲士’——現在給我拆了它,編成八個旅,把你打算留下的後勤人員也全交給我,我給你安排。”
韓厥讓趙武擔任左矩(左攻擊方陣)指揮,意味著他已經把趙武當作大貴族對待。一般來說,“左矩”要包含至少兩個師,約一萬五千武士,所以這個官職僅次於“軍佐(相當於副軍長)”,屬於軍中高階官員了。
趙武有點擔心:“韓伯,你也知道,這是我初次上戰場,我對軍中體制還不太清楚,一下子指揮如此大數量的軍隊,我有點心虛,而且你讓我指揮的多是些雜兵……”
左矩包含兩個師,有十個旅,讓趙武這位小領主編制十個旅,光用他自己的私兵是填不滿編制的。這就是說:趙武手下,至少要有兩個旅,必須由其餘小家族的私兵拼湊起來——這就是趙武所說的“雜兵”。
韓厥打斷趙武的話:“小武,我之所以把你編入下軍,就是想就近看好你,看你的情緒,到頗有點躍躍欲試的感覺,你打算在這場戰爭中如何表現?”
趙武想到了智罌的交代,趕緊回答:“國君一聲令下,我當奮勇爭先,絕不退在人後——我趙氏應該在這場戰爭中被國君認可,才有出頭的機會……”
韓厥再次打斷趙武的話:“小武,你這次的任務就是:聞令而行,聞金而止,中規中矩,平平常常。絕不要出頭冒尖,要保持絕對的低調。”
趙武有點不滿:“韓伯怎麼如此說?難道以為我趙武是個廢物嗎?”
韓厥答:“你只看到這場戰爭,但我卻想到了戰後——這場戰爭終究會結束,大戰過後我們國內又會怎樣,這才是小武你該考慮的!”
呂相(魏相)輕聲插嘴:“就是想到戰後,魏家這次反而需要拼力表現——我聽說:魯國的援軍不會來了!”
趙武還沒反應過來,魏相繼續說:“我還聽說:衛國的援軍也不會來!”
趙武馬上問:“那麼齊國呢?我聽說去魯國搬兵的是元帥之子欒黶,而郤犨去了衛、齊兩國搬軍,齊國難道不會出兵嗎?”
齊策嘿嘿笑了,他這是輕蔑,但沒有開口表態。
還是魏相口才好,他悠悠閒閒的回答:“齊國國君就是一個小叛逆,懷著週期性叛逆心理,為人處世就喜歡不配合——這人不打不老實,一打就老實,而且每次都是:誠懇認錯,絕不悔改。”
趙武讓魏相說的笑了起來。
齊國的形勢確實是如此,晉國第一才子魏相總結的真精闢。
口才好沒辦法。這年頭,人們都吃這一套。
早些年,晉文公流亡的時候,曾經得到齊國的幫助,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