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5 頁)
崇親資福院 (張淑妃香火)
天申萬壽圓覺教寺 (舊為了義法師塔院。有歸雲堂、三昧正受閣,並高宗御書。累朝臨幸,有御座御榻。理宗御書“清涼覺地”)
石獅子路
香林園
斑衣園 (韓府)
金沙澗 (靈竺之水,自此東入於湖)
顯慈集慶教寺 (閻貴妃香火。寺匾殿閣,皆理宗御書。有月桂宗,甚佳。金碧為湖山諸寺之冠)
靈隱天竺寺門 (俗呼“二寺門”。袁居中書白樂天詩:“一山門作兩山門,兩寺元從一寺分。”正此也)
合澗橋 (靈竺二山之水會合於此)
龍脊橋
武林山 (又名“靈隱山”,又曰“靈苑山”,又曰“仙居山”。有五峰:曰飛來,曰白猿,曰稽留,曰月桂,曰蓮華。山前有澗,即武林泉也)
呼猿洞
龍泓洞 (有蔣之奇篆字。前後諸賢題字極多。二洞在飛來峰)
女兒山 (一名“玉女巖”)
青靈巖
理公巖 (乃靈隱開山慧理法師。在靈鷲寺後)
冷泉 (有亭在泉上。“冷泉”二字,乃白樂天書;“亭”字乃東坡續書。詩匾充棟,不能悉錄。林丹山詩云:“一泓清可沁詩脾,冷暖年來只自知,流出西湖載歌舞,回頭不似在山時。”○宋刻“流出”作“流向”)
溫泉醴泉 (二泉在冷泉之上)
葛塢
朱墅
候仙山 (宋刻“候山亭”)
壑雷亭
觀風亭 (又有虛白、見山、袁君、紫薇、翠微、石橋、月桂等亭,及丹灶、隱居、許邁、思真三堂、連巖棧、伏龍濺等,今皆廢)
景德靈隱禪寺 (相傳“靈隱神寺”乃葛仙書,或雲宋之問書。景德中,續加“景德”二字。有百尺彌勒閣、蓮峰堂。方丈曰直指堂。千佛殿、延賓水閣、望海閣。理宗御書“覺皇寶殿妙莊嚴域”。又有巢雲亭、見山堂、白雲庵、松源庵、東庵等在山後,尤幽寂可喜)
北高峰塔 (在靈隱寺山後絕頂,比南峰尤高,上有五顯祠,遠近炷香,四時不絕)
法安院 (舊名“廣嚴”。唐韜光禪師築庵於院後,有清獻、東城題名)
保寧院 (舊名“保安無量壽”)
資聖院 (舊名“大明”。開山鹹澤禪師)
韜光庵 (韜光禪師道場。與樂天同時。周伯弼有詩,前後諸賢留題甚多。舊有僧嘗於此降仙,請至釋子蘭以下十人,凡七士、三釋,皆唐人能詩者,各書一詩,語極奇絕,曲盡其景。今詩尚存壁間)
永福寺(隆國黃夫人功德,鹹淳九年建,在靈隱西石筍山下)
石筍普圓院 (天福二年,黃氏重修。舊名“資嚴”,山有石如筍,高數十丈,故名“石筍寺”。有超然臺、金沙、白沙二泉、鄴公庵。杭守祖無擇愛此山之勝,結庵於此。取公所封名之。方丈左右金漆板扉,皆趙清獻諸賢蘇秦黃陳留題,及文與可竹數枝,如張總得父子、吳傅朋等題字甚多,歲久暗淡,猶隱隱可見。寺極清古幽邃,為湖山諸剎之冠。後隆國黃夫人以超然臺為葬地,遂移此院于山之西,而古意不復存矣)
天聖靈鷲院 (僧德賢建○宋刻“靈壽”)
鐵舌庵
隆親永福院 (溫國成夫人香火。今廢)
時思薦福寺 (吳益王墳寺。舊以下竺為墳寺,後以古剎,遂別建於此。高宗嘗臨幸。吳太皇手書金剛經,有楊太后跋,及高宗御書心經,並刻石藏下竺靈山塔下。益王神道碑,蔣燦書,字甚佳。墓前二石馬,琢刻如生,舊傳夜輒馳聚,其鞦轡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