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奐的支援(第1/2 頁)
田妃踏入董卓的營帳,眾將紛紛離去。她的目光柔情似水,凝視著董卓,關切地詢問他是否受傷。董卓靜坐於榻上,身上的戰袍血跡斑斑,但他的神情堅毅,毫無疲態。
田妃回想起董卓在戰場上的英勇表現,心中不禁湧起欽佩之情。他揮舞著大槊,衝鋒陷陣,敵人在他的面前紛紛倒下。那一刻,他宛如戰神降臨,令人心悸。
董卓感受到了田妃的目光,微笑著安慰她,自己並無大礙。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讓人感到心安。田妃心中暗歎:“董卓真乃大丈夫也!”此刻,她對董卓的傾慕之情愈發深沉。
營帳中瀰漫著靜謐的氛圍,田妃與董卓的目光交匯,彷彿時間都為他們而定格。在這戰亂的年代,他們的相遇或許是命運的安排,而這份情感,將如同燭光一般,溫暖著彼此的心房。
……
皇宮深夜,皇帝得知幷州雲中郡招匈奴大軍圍攻,漢桓帝大驚內心無比擔憂,因為自己的愛妃正在雲中郡,於是傳旨封張奐為護匈奴中郎將,立馬前往幷州雲中郡抵禦匈奴鮮卑大軍。
某日,張奐在府邸中接到了聖上的聖旨,得知自己被封為護匈奴中郎將,奉命前往雲中郡抵禦匈奴。他深感責任重大,決心不辜負陛下的信任,為國家保衛邊疆。
在準備出征的過程中,張奐得知董卓在雲中郡浴血奮戰。對於董卓的能力和品性,張奐清楚,畢竟幾年前董卓當過他手下。張奐對董卓的軍事才能很認可,這樣為抗擊匈奴增添一份力量。
經過深思熟慮,張奐決定上書皇帝,推薦董卓為自己的行軍司馬。他在奏摺中詳細陳述了自己的考慮,強調了董卓的軍事經驗和對邊境地形的熟悉程度,認為他可以在作戰中提供有價值的建議和協助。
皇帝審閱了張奐的奏摺,經過權衡利弊,最終批准了他的請求。張奐收到回覆後立馬出發,張奐領北軍三萬軍馬急行千里奔赴雲中。
戰局變幻莫測,張奐決心全力以赴,守護邊疆,保衛國家的安寧。
數日後,匈奴大軍再次猛攻城池,城牆上旌旗獵獵,喊殺聲震天。董卓身先士卒,率領守軍浴血奮戰,頑強抵抗著匈奴的攻擊。
遠處的地平線上,張奐率領的大軍如鋼鐵洪流般洶湧而來。董卓登高遠望,臉上露出欣喜之色。他毫不猶豫地開啟城門,親自率領精銳騎兵出城殺敵,迎接援軍的到來。
匈奴見董卓出城迎戰,士氣為之一挫。而董卓和張奐的軍隊則氣勢如虹兩面夾擊,如下山猛虎般撲向匈奴。兩軍短兵相接,殺聲四起,血雨腥風中,匈奴漸漸不支,開始敗逃。
董卓乘勝追擊,張奐的軍隊也迅速跟進,形成合圍之勢。匈奴在聯軍的夾擊下,潰不成軍,丟盔卸甲,落荒而逃。戰場上到處是殘肢斷臂,一片狼藉。
這場戰鬥以董卓和張奐的勝利而告終,他們成功守住了城池,扞衛了邊疆的安寧。人們對他們的英勇事蹟讚不絕口,而這兩位將領的名字,也成為了人們口中的英雄傳奇。
董卓見到領軍而來的張奐,臉上露出欣喜之色。他大步向前,緊緊握住張奐的手,眼中閃爍著激動的光芒,董卓領著張奐回城來到自己的營帳。
“張老將軍,您的到來真是讓我大喜過望!”董卓聲音洪亮,語氣中充滿了感慨,“多年不見,您依然英武不凡!”
張奐微笑著回應道:“仲穎啊,爾在此抵禦外敵,辛苦了!汝的勇氣和決心令老夫深感佩服。”
六十二歲的老將軍張奐和三十四歲的董卓相視而笑,彷彿時間沒有在他們之間留下痕跡。他們開始交談起來,話語中透露出對過去的回憶和對當前局勢的看法。董卓詳細地向張奐介紹了外敵的情況和自己的戰略部署,張奐則認真傾聽著,不時點頭表示贊同。
他們一同巡視著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