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第1/2 頁)
在所有決定戰爭勝負的物質力量層面,伊朗居於絕對的劣勢。美國已經進入資訊時代,科學技術遠遠領先於其他國家,軍事力量執世界之牛耳,強大無匹,依靠北約以及眾多國家對它的依賴和畏懼,它可以獲得各種國際支援,這一點令伊朗望塵莫及。美軍基本戰爭指導思想是:憑藉無與倫比的天戰、資訊戰、空戰優勢,以非對稱、非接觸的戰爭方式,打擊伊朗作戰體系的關節點,癱瘓伊朗戰爭能力,迫使伊朗接受其政治條件。
一個國家,如果物質條件不具備,難以獲得戰爭勝利,就沒有必要苛責自己,更不要怨天尤人。但物質條件也不是宿命式的決定戰爭勝負,戰爭不僅是物質力量的對抗,還是精神力量的對抗。歷史上有許多戰爭,弱小的一方雖然物質力量不足,但憑藉精神力量的發揮,往往扭轉了戰局,取得了戰爭勝利,這就叫以弱勝強。古今中外,這種戰例很多。即使物質力量處於絕對下風,非敗不可,那麼精神力量也不是沒有作用的,精神力量的完美發揮,往往能使敵人的損失急劇增長,使其即使取得了戰爭勝利,也累得像人一樣大病一場,勝利所獲得的利益,有時竟不足彌補其戰爭消耗,這就叫慘勝。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法國就是例子。
伊朗戰爭,是一場沒有懸唸的戰爭,除非傻子,沒有人會想像伊朗能取得勝利,但伊朗人心中必定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即使自己失敗了,也要讓美國人受到沉重打擊。
在四場區域性戰爭中,美國的對手都聲稱要給美國以沉重的打擊,讓美國官兵血流成河,但最終的結果卻令人發笑,血流成河的不是美軍,而恰恰是擁有百萬大軍黃沙瀰漫的伊拉克、森林密佈妄想陸上決勝的南聯盟,以及窮山惡水堅持原教旨主義的阿富汗。原因很簡單,美國打的是資訊化戰爭,而美國的對手打的是工業半工業時代的戰爭,雙方的戰爭形態、戰爭哲學和戰爭思維根本不是同一個層次,先進的美國打敗了落後的國家。
在戰爭物質條件有限的情況下,要想避免悲劇重演,給予強敵有力的打擊,伊朗人必須要樹立資訊時代的戰爭指導觀,並根據資訊化戰爭的特點,提高自己的戰略能力,充分發揮自身所擁有的資訊化武器裝備的戰鬥力,創新戰法,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彌補物質條件不足的差距。20年來,美國打了四場區域性戰爭,其戰爭機器的特點和缺點都已經充分暴露,伊朗具備實現予強敵以有力打擊的條件,關鍵是戰前就針對美國軍情,搞好資訊化武器裝備建設,抓好資訊化訓練,提高指揮員資訊素質和指揮能力,不拖沓、不扯皮、不吹牛,做好充分的戰爭準備。
第二節 全國備戰
一切如海灣戰爭爆發前一樣,伊朗核試驗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在美伊雙方劍拔弩張之際,各大國、國際政治組織和知名政治領導人,頻頻奔走於德黑蘭和華盛頓之間,積極地進行政治斡旋,與此同時,戰爭也正一步步走來。伊朗充分理解聯合國安理會第1979號決議的含義,在駁斥世界蜂擁而至的譴責和西方國家武力威脅的同時,加緊進行備戰,誓言保衛祖國。
一、心理防護
當一個人心理崩潰的時候,即使他非常強壯,也能輕易地被擊敗,因為他已經沒有智慧,只剩下肉體的軀殼;當一個國家或民族心理崩潰的時候,即使這個國家或民族再強大,也只能引頸就戮,因為它已經缺少血性和主動進攻精神。美國深諳此道,在四場區域性戰爭中,都非常注重使用先進的資訊化武器和輿論宣傳對敵國實施心理攻擊,以求癱瘓這些國家的軍民抵抗意志,迅速結束戰爭。心理攻擊可以產生崩塌效應,在努力抵抗一段時間之後,國家往往瞬間就垮了。因此,伊朗政府的首要工作,就是築牢民眾的心理防線。
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幾十年來,伊朗民眾一直在痛恨著美國,在美國政府即將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