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第1/2 頁)
石油、天然氣的出口收入,佔伊朗出口總金額的70,世界油價每下降1美元,伊朗的石油收入就減少10億美元。戰爭爆發後,伊朗的石油出口基本中斷,到5月中旬,其外匯儲備下降到不足50億美元。波斯灣地區最大的煉油廠──阿巴丹煉油廠、德黑蘭煉油廠、大不里士煉油廠、設拉子煉油廠、伊斯法罕煉油廠等大型石油冶煉廠,均遭受盟軍嚴厲空襲,不僅財產損失難以計數,而且喪失了石油冶煉能力。作為伊朗經濟心臟的石油工業受到重創,是伊朗領導層決定停止戰爭的最重要的原因。
此外,伊朗的電力設施、交通運輸設施也都受到了重創。有經濟學家估計,在戰爭中,伊朗至少損失1萬億美元,經濟發展至少倒退20年。
二、執政基礎動搖
伊朗戰爭中,盟軍以凌厲的攻勢行動,使伊朗遭受了慘重損失。20年來,伊軍總是不斷地增加軍費,總是不斷地有新式武器發明,總是不斷地產生新戰法,可是戰爭真正打起來,人們才震驚地發現,在盟軍面前,伊軍幾乎不堪一擊,其所謂的新式武器和戰法根本不足以保衛祖國。新式武器,往往由於缺少訓練或者士兵素質低下而不能發揮最佳效能,而新戰法,則往往是一幫企圖靠學術文章升官的部隊首長,以及一些院校中的噁心教員,用精美的語言製造的無用垃圾。於是人們憤怒了,開始思考戰爭爆發的責任,質疑統治者的執政能力。
伊朗人口眾多,而可耕地不足;富有石油等財富資源,但經濟建設卻由於保守派的掣肘,沒有長足的進步;政權自稱是&ldo;窮人的政權&rdo;,對低收入階層進行各種補貼,希望在短時間內實現&ldo;均貧富&rdo;的理想,卻使窮人越來越多。在伊朗8000萬人口中,除了少數富裕階層以及部分中產階層外,多數家庭只能勉強維持生計,有15的人口在貧困線以下。伊朗戰爭,重創了伊朗經濟,使大多數伊朗民眾的生活每況愈下,幾乎不能餬口,都成了真正意義上的窮人,政權也成了真正意義上的窮人的政權。窮人雖窮,但都有過好日子的權利和理想。今昔對比,民眾在艱難的生活中,開始抱怨現政權,懷念戰前雖不富裕卻安心的日子。
伊朗城鎮化速度很快,由於可耕地較少,農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導致農村人口只佔總人口的20。戰爭爆發後,伊朗農民的生活比城鎮居民、甚至比兩伊戰爭時期更艱難了。在伊朗,有超過20的農戶僅擁有全國2的耕地,而僅佔農戶總數的地主卻擁有約15的耕地。巴列維王朝以及政權建立初期,農村曾爆發過大規模的奪地運動。教什葉派奪取政權後,提出了&ldo;耕者有其田&rdo;的口號,許諾將進行徹底的土地改革,但歷屆議會透過的法案都受到保守派的阻撓,其理由是:根據《古蘭經》,穆斯林的私人財產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因此不能任意分配地主所擁有的土地,被強佔的土地應歸還原土地的主人。顯然,法庭傾向於地主,但農民們拒絕退還奪取的土地,政權,一方面高調宣稱自己是&ldo;窮人的政權&rdo;,另一方面又嚴格遵循教義,二者在土地改革問題上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占人口總數20的農村不穩定,動搖了宗教政權的執政基礎。
面對全國一片廢墟、百廢待舉的局面,保守派固守法則,缺乏治國的基本能力,務實派在議會中提出了一系列得人心、治療戰爭創傷的法案,卻遭到了保守派的反對,民眾的不滿在增長,政權在危險中。
三、社會動盪
春江水暖鴨先知,總有一些事物能夠敏感地感受春天的氣息。觀察一個國家是否穩定,不要盲目相信經濟資料,不要盲目相信政府文告,也不要盲目相信所謂專家的分析,只需要留心這個國家老太太的言行。因為,經濟穩定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穩定,食品穩定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