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不太平的太平湖(第1/2 頁)
太平湖沒有龍孔也沒有排水閘,但是多年以來,無論旱災還是澇災。
湖水永遠恆定在同一水位上,不消也不漲。
谷地出去略十數丈,地下便天然地噴出水桶粗一股清泉,泉水常年不息地噴射出來。
日夜低吟順勢而流,隨著時間的推移,居然讓它走出一條寬兩丈深一丈的小溪來。
小溪纏纏綿綿地繞著太平鎮流淌大半圈,然後才依依不捨地朝西而去。
走成一根藍晶晶的帶子。
小溪的源頭是太平湖,人們便自然地把它叫做太平溪。
太平溪遠遠不像死亡谷中的太平湖那樣令人毛骨悚然,沿著小溪兩旁有數百畝良田沃土。
它們吸夠了太平溪的奶汁後變得十分豪爽慷慨,拱手將豐收奉獻給太平鎮辛勤勞作的人們。
太平湖東面的山窩有一座廟,叫二郎廟。
廟的正堂裡供奉著二郎神,神像高一丈八,泥塑金身,雙目張開如銅鈴。
傳說當年二郎神與孫大聖鬥法,從北天門一直打到南天門,搏殺了四十九天。
孫大聖因為少二郎神一變,於是就化著一條白龍逃竄到這裡,一不小心就把地面撞出一個大坑。
二郎神自然是得勢不饒人,趕緊變成一座廟想把孫大聖鎮死。
幸好孫大聖神通廣大,瞬間就從坑底鑽了出來。
剎那間這坑便成了一汪湖,那出口處也湧出了一股水桶般粗的泉水。
神仙打仗,凡人遭殃,人們為了祈求和平,就把這個湖叫做太平湖,把那泉孔叫做龍泉洞,龍泉洞流出的小溪叫做太平溪。
後來二郎神灰溜溜地走後,人們還是沒忘了在它的原址上建一座廟,這廟自然就叫做二郎廟。
二郎廟有一個酒肉和尚同一個沙彌,酒肉和尚法號吾淨。
自稱是玄通大師的第十九代弟子,小沙彌叫除塵,是吾淨遊方時在途中拾得的棄嬰。
太平鎮的人們沒有忘卻當年的玄通大師,所以二郎廟的香火永遠都很興旺。
二郎廟門前是一個方圓六十餘丈的石壩,全部是用正方形的青石板鋪成,在歲月的打磨下光可鑑人。
石壩周圍有十餘棵古柏,樹冠筆狀般直指藍天。
石壩前面有一道寬闊的石梯,兩邊有精雕細琢的石欄,石梯共四十九級。
順著山坡一級一級向下降,直降到太平湖的水平面才戛然而止。
多少年來,無論旱澇,水位始終平定在第一級石梯上。
除塵每天天不亮就提著兩隻大木桶到太平湖汲水。
只見他兩臂平伸,左右兩個手腕上便掛著滿滿一桶水。
這種姿勢一直保持到他跨完四十九級石梯越過地壩走進左邊的廚房。
汲完水天已經逐漸亮了起來,除塵就盤著腿在二郎廟前坐定背誦經書。
背得最多的是《能斷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經》和《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背完經書後,他就扛著一把重二十多斤的大掃帚漫不經心打掃廟前廟後的塵埃和落葉。
吾淨圓寂後,時年四十歲的除塵收了兩個記名弟子。
一個是太平鎮大財東柳玉常送去的,叫柳金史。
另外一個記名弟子叫柳金鶴,入廟十年後,柳金史和柳金鶴走出了二郎廟的大門。
太平湖並不太平,這裡還有一個真實的故事。
早年有賈新河、賈新海、賈新江兄弟三人路過太平湖。
見湖面上飄浮著一隻大龜,龜甲似一張黑漆的小圓桌。
大哥賈新河見狀,趕緊朝大龜做了一個揖,並告誡兩個露出貪慾之心的弟弟:
“這龜如此巨大,想必已有靈氣,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