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反案(237)(第1/3 頁)
話說北宋仁宗年間,開封府尹包拯,人稱包青天,鐵面無私,公正廉明。其身邊有南俠展昭,劍法超群,忠心護主;更有師爺公孫策,才智過人,善於推理;以及王朝、馬漢兩大勇士,力大無窮,誓死追隨。一時之間,開封府威名遠播,百姓安居樂業。
一日,一封密信悄然送至包拯手中,信中言及京畿之地,有股神秘勢力暗中籌謀,意圖謀反。信中言辭隱晦,線索模糊,只提及“龍吟”二字,令包拯心生疑惑。
“公孫先生,你看這‘龍吟’二字,究竟是何所指?”包拯眉頭緊鎖,目光如炬。
公孫策接過密信,細細研讀,沉思片刻後道:“大人,‘龍吟’或可理解為帝王之音,亦可引申為隱秘的呼喚。此信之意,恐是暗示謀反之事與皇室有關,且已暗中籌備多時。”
“若是如此,此事非同小可,須得儘快查明真相。”包拯拍案而起,神色堅定。
正當此時,展昭匆匆步入堂中,手持一柄長劍,劍身泛著寒光,似乎剛從一場激戰中歸來。
“大人,屬下方才在京郊發現一樁怪事,或有蹊蹺。”展昭神色凝重,將長劍置於桌上。
包拯聞言,連忙問道:“何事如此緊急?”
展昭緩緩道:“屬下行至京郊密林,忽聞一陣奇異琴聲,琴聲悠揚中帶著一股哀怨之氣。尋聲而去,只見一座荒廢的古廟,廟中有一女子,身著紅衣,正撫琴而泣。那女子面容絕美,肌膚勝雪,只是眼中含淚,似有無盡憂愁。”
“哦?女子?你可曾問她姓名來歷?”公孫策插話道。
展昭搖頭:“屬下正要詢問,忽聞廟外有腳步聲逼近,女子神色大變,匆匆離去。屬下追出,卻已不見其蹤影。只在廟中發現了這枚玉佩。”說著,展昭從懷中取出一枚雕工精細的玉佩,其上刻有龍鳳呈祥之圖,隱隱透著皇家氣息。
包拯接過玉佩,仔細端詳,心中疑雲更重:“此玉佩絕非尋常之物,定與皇室有所關聯。展昭,你速去調查那女子身份,本官與公孫先生則前往京中,暗中探查‘龍吟’之謎。”
是夜,月黑風高,包拯與公孫策換上夜行衣,潛入京中權貴府邸,試圖尋找線索。二人輕功了得,穿梭於屋簷之上,如履平地。
行至一處偏僻院落,忽聞院內傳來低沉的交談聲。二人悄聲靠近,只聽得一人道:“‘龍吟’計劃已近尾聲,只待東風一至,大事可期。”
另一人冷笑:“哼,那老東西還矇在鼓裡,以為自己仍是天下之主。殊不知,這江山早已是我們囊中之物。”
包拯心中一震,連忙示意公孫策記下此言。二人正欲撤離,忽覺一陣冷風拂面,眼前一黑,竟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拖入地下。
待二人醒來,發現自己身處一間密室之中,四周石壁光滑如鏡,唯有頂部天窗透下一絲微光。
“公孫先生,看來我們落入陷阱了。”包拯揉了揉太陽穴,試圖讓自己清醒些。
公孫策環顧四周,沉聲道:“大人莫急,既來之則安之。此地必有機關,我們且找找看。”
二人沿著石壁摸索,果然在一處不起眼的角落發現了一枚精緻的銅環。公孫策輕輕一擰,只聽得一陣轟鳴,石壁緩緩移開,露出一條通道。
二人沿著通道前行,不多時便來到一處寬敞的大廳。大廳中央,擺放著一張巨大的龍椅,椅上坐著一位身著黃袍的中年男子,正是當朝宰相趙元霸。
“包拯,公孫策,你們竟能找到這裡,真是出乎本相意料。”趙元霸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眼神中透露出無盡的野心。
包拯怒目而視:“趙元霸,你竟敢圖謀不軌,妄圖篡奪皇位!”
趙元霸哈哈大笑:“皇位?那本就是本相應得之物。若非當年先皇偏袒,這天下早已姓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