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第1/4 頁)
經過刺王殺駕案清宮之後,這宮裡傳出來的訊息就變的撲朔迷離了,而且千奇百怪。
主要是馮保在不停的放些假訊息出去,沒事就搞點皇極殿失火、廊下家有黑眚出沒、光祿寺的傳菜有毒、宮女有了身孕這種古怪的訊息定向傳出去,一旦有人上奏,那就能縮小範圍,找到這幫大臣在宮裡的內應!
陛下教了他招數,他也在努力的創新,找到新的法子,比如他放假訊息,就是在釣魚。
馮保是真的怕丟了老祖宗的位置,所以,聽到了乾清宮傳出訊息,皇帝要種地,馮保察覺到了,自己的機會來了。
把這件差事辦好了,他在陛下心裡的形象能好上一些,也算是將功贖罪了。
所以馮保差遣徐爵給遊七送了訊息,皇帝陛下要種地,具體原因也說的很清楚。
張居正得幫他穩住大璫的位置,否則他不是宮裡的大璫,司禮監掌印太監換個人,那就得重新打交道,張居正在外廷做事,也是處處受限。
張居正把《帝鑑圖說》的最後一章寫完,也全然想明白了其中的關鍵。
“送國子監馬自強處,讓他連夜雕版,明日我要看到成書,陛下的課業,不能耽誤。”張居正將寫好的帝鑑圖說交給了遊七,示意他去辦。
馬自強在等,等張居正把最後幾個帝王故事送到他那裡,就可以成書。
帝國內外的官吏都在為至高無上的大明皇帝服務,即便是深夜子時,依舊如此。
至於馮保提出的要求,張居正極為鄭重的開始權衡。
他不是在權衡利弊,幫助馮保就是幫助他自己,幫馮保穩住了大璫的位置,有利於推行他的政令。
對於張居正而言,皇帝種地罷了,多大點事兒?大明太祖高皇帝就在皇宮裡穿著草鞋種過地。
《皇明祖訓》記載,朱元璋指著皇宮裡的菜地,對太子朱標燕王朱棣等人說:此非不可起亭館臺榭為遊觀之所,今但令內使種蔬,誠不忍傷民之財,勞民之力耳。
這可是老朱家祖傳的手藝,乾清宮那塊敬天法祖的牌子還掛著,祖宗之法,堂堂正正。
皇帝親自種地引起的風力,和他現在推行的考成法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大明官僚們懶懶散散二百零五年,突然有個首輔要給他們套個籠頭,這幫官僚恨不得把他給嚼碎了才肯罷休。
大明首輔張居正在權衡讓皇帝陛下種什麼,既然要種,那就得種出點成果來。
張居正在回憶著和海防同知羅拱辰見面的種種細節。
羅拱辰的奏疏和提議是極好的,但是這馬鈴薯、番薯真的能畝產兩千多斤嗎?羅拱辰是在誇大其詞,還是確有其事?
若是羅拱辰的話不可信,那就給皇帝找個容易種出結果來的農作物。
要是真的能搞出畝產兩千斤,不畝產一千斤的土豆來,那皇帝日後親政之時,那就穩當的多。
人亡政息,在大明是一個極其普遍的現象。
比如明太祖高皇帝把皇位傳給了建文君朱允炆,朱允炆把江山給丟了,燕府成為有史以來唯一一個藩王造反成功的案例。
比如明成祖五徵漠北,六下西洋,傳到了宣德年間還下了一次西洋,到了明英宗之後,再也沒有下過西洋。
比如大明少保于謙,在明英宗親征把整個京營搞得全軍覆沒,于謙再建京營擊退瓦剌,明英宗復辟之後,直接把京營給解散了,救了大明的于謙,是何等下場?斬首示眾。
大明,人亡政息是常態。
晉黨黨魁楊博不止一次、反覆告誡張居正:作為百官之首,作為首輔,這麼改革,絕對不得善終,大明天子天性薄涼,薄情寡恩,這麼給老朱家賣命,到時候群起而攻之,老朱家的皇帝順水推船,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