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第1/5 頁)
底下的觀眾都是一愣,特寫?
什麼意思?
然後就看到葉秋把背在背後的右手緩緩的伸了出來。
而後臺上總導演也是經驗豐富的人物,馬上反應過來,直接命令切換機位。
升降攝像也隨之緩緩的升到葉秋的頭上,對葉秋的手部開始特寫。
背後的大螢幕上也浮現出葉秋的手掌。
所有人都是被葉秋和欄目組的舉動給弄蒙了,這給個手部特寫有什麼用?用意何在?
是,手指很修長,看起來也很有力量,面板還不錯,但是這又能證明些什麼?
所有的觀眾不明所以,但是臺下的夏光祖和郭泉和卻都是一驚。
“嘶!”
“嘶!”
兩人同時倒吸一口冷氣,相互對視一眼,都看出對方的震驚。
“這手……”
夏光祖艱澀道。
郭泉和也是緩緩的點點頭道:“很像!”
兩人但是為了觀摩葉秋的技藝和菊花豆腐,幾乎整個下午都是在看那段宣傳片,越看越是震撼,這隻右手給兩個人幾乎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但是開始的時候他們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
要知道,手對一個廚師來講是最為重要的器官,沒有手還怎麼做菜,沒有一雙巧手,怎麼做好菜!
而且但凡是有些傳承的廚藝門派,都是從刀工開始練起。
要知道很多冷盤的雕工難度絲毫不下於石雕玉雕,上了輩分,傳承底蘊深厚的老師傅擇徒也有很多標準,首先便是要看手。
骨節粗大的不收,五指短小的不收,手指僵硬的不收,皮糙肉厚的不收,綿軟無力的不收。
此為五不收。
為什麼不收?因為這五種手都練不好雕工。
而為什麼對老派廚師如此注重雕工的塑造?究其根源還是所有廚師共同的追慕宮廷御廚!
成為御廚的基本素質便是頂尖的刀工。
華夏人都知道,但凡是皇帝,很少有不窮奢極欲的,而且聖人云: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聖人說的別的話不知道歷代皇帝記不記得,但是從吃這個角度沒有一個皇帝不講究的。
即使是克己節儉說出,“耕夫碌碌,多無隔夜之糧;織女**,少有禦寒之衣。日食三餐,當思農夫之苦,身穿一縷,每念織女之勞。”的唐太宗李世民,即使宴請群臣和招待番邦使臣的時候也變得大方起來。
因為宮廷御宴可不僅僅就是簡單的請客吃飯,而是對內代表著皇室的威嚴,對外彰顯一國之力。
所以逐漸的“百花糕”、“清風飯”、“王母飯”、“紅綾餅”、“渾羊歿忽”、“靈消炙”、“紅虯脯”、“遍地錦裝鱉”、“駝峰炙”、“駝蹄羹”等極為名貴,而且做工複雜的美食,都已成為唐宮御膳頗具代表性的美味。
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廚藝的進步,場面也隨著越來越加宏大。
既然要求排場,那就必定要求其美觀,一根蘿蔔上都可能是雕龍刻鳳,劈山畫海,精細異常。
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並非是讀書人和武人的專利,三百六十行都以成為宮廷御用而驕傲。
所以雕工對於老派廚師極為看中,儘管現在封建王朝被推翻,但是御宴的傳統依然存在,只不換了一個名頭國宴,而番邦使臣也變成了外國賓客。
手,依舊是判斷一名廚師廚藝最直觀也最先的一個印象。
第一百零七章 魅力光環開啟
既然手這麼重要,便是要注重保養,畢竟即使根骨多麼清奇,但是從事廚藝工作對手的損耗都是巨大的,而精修雕工的廚藝門派甚至都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保養手的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