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頁(第1/2 頁)
919yq
理清楚了先後順序,於是穆二胖提筆寫到:農,天下之本也。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
說清楚了農桑的重要性後,便該提出對策了。
穆二胖擱了筆,搔了搔頭,開始細想。
興農桑,最直接的辦法,當然是輕賦稅。
但是賦稅是朝廷的直接收入,國庫現在是怎麼個情況,他這種小地方出身的貢士還真不瞭解。
萬一現在國庫正空虛著,皇帝正為這個事兒發愁呢,他上來就提議砍掉朝廷的稅收,肯定不對胃口嘛!
他思考搔頭的習慣還未更改過來,不過到底在御前,不能把頭髮搔亂,便改為揉搓額頭的髮際線。
也就這會兒思考的時候,那道若有似乎的視線又落在他身上了。
穆二胖依舊沒去管,只兀自思考自己的。
而此時能在這大殿之上,還能閒適地四處亂看的,當然只有坐在最上首的熙和帝了。
他是這科舉最後一場的主考官,雖說九五之尊,其實這會子做點自己的事兒或者發會兒呆、坐夠了時辰直接離場也無甚,自有下頭的人代他監考。
但他確實對這繼位以來的第二場科舉大考重視的很,此時便已經開始用眼神打量這些應考的貢生。
尤其他還記得會試中排在前四的、那同府而出的四人,因此更是不由多看了他們幾眼。
看過之後,熙和帝還挺滿意的,倒不是說他這當皇帝的還顏控,希望臣子長得好看,而是滿意他們的年紀——看著都是朝氣蓬勃的少年人,最大的也就二十出頭的模樣。
這種人才選拔上來,才能長久地為朝廷效力。而且也不會如朝中老臣那般保守。
這麼想著,熙和帝看著其中瞧著年紀最小的那個貢士,莫名覺得有些眼熟。
他日理萬機的,一下子有些想不起來,瞧過一陣後便接著批閱奏章。
後頭批閱到穆雲川呈送上來的,匯報他災情的摺子,熙和帝恍然想起這小貢士像誰了。
想起來了,他再回想前後看過的貢士名單,又記起那幾個貢士裡頭確實有個姓穆的。
那就是穆雲川的弟弟了?
這麼想著,熙和帝又抬眼看向穆二胖,正好看到他擱筆。
他讚賞地想到還別說,這小貢士文質彬彬的模樣……然後他就看到穆二胖眉頭一皺,開始搔額頭了。
這怎麼說呢?反正他跟穆雲川接觸不少,從未在他臉上看到過這麼生動靈活的神情。
也難怪他前頭一時間沒把他們兄弟二人聯絡起來,平心而論,他們二人的五官確實有四五分相似,但穆雲川儘管也面上帶笑,給人的感覺卻是冷峻,眼前的小貢士雖然故作嚴肅,但給人的感覺卻是溫潤。
兄弟二人一冷一熱,氣質上迥然不同。
熙和帝兀自神遊天外,突然聽到一聲輕咳。
這輕咳是殿內同樣幫著主持會試的王尚書發出的。
這是在給他提醒呢,別一個勁兒盯著同一個人瞧,萬一把人盯的發揮失常了,不還是朝廷的損失嗎?
熙和帝同樣輕咳一聲,若無其事地收回了目光,接著幹自己的事兒。
而穆二胖這邊,他思考了一陣後,還是沒敢從賦稅方面大展拳腳,只略為提了一提在朝廷財政允許的情況下,適當地減輕一下民賦。
寫完這個,他又結合范蠡的經濟思想,接著寫道『勸農桑,務積穀』。
等這一塊寫完,便該寫教育了。
教化百姓的重要性從《論語》中便能引申出很多來。
而他重點寫的,是秉承孔子『有教無類』的思想,如何從無到有建設教書育人的書院。
辦好一間書院,看著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