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第2/2 頁)
,普列奧布拉仁斯基團的副團長緬奇科夫等發誓只效忠於皇后陛下。此外,哥薩克首領、科學院院長西利裡、拉祖莫夫斯基等也擁護葉卡特琳娜。
葉卡特琳娜和她的朋友們雖有政變的決心,但也只是在碰運氣,進行盲目的冒險活動。他們的人數很少,力量十分有限,也沒有什麼周密的計劃與步驟,究竟什麼時候起事,怎樣起事,一概茫然不知。加上葉卡特琳娜十分善於掩飾自己的感情,在彼得及其情婦面前備受屈辱,逆來順受,沒有人相信她會領導政變,沒有人相信她能夠奪取政權。即使極有洞察力的法國公使佈雷德依男爵也不相信她能成功‐‐儘管他估計皇后可能會鋌而走險。因此,當葉卡特琳娜找他借6萬盧市時,他居然躲開了。倒是英國一個商人慷慨地資助了她10萬盧布。
4 一名禁衛軍上尉被捕,格里戈利決定鋌而走險
1762年6月24日,彼得離開聖彼得堡到奧拉寧堡避暑,而把葉卡特琳娜一個人留在聖彼得堡。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對這個頭腦簡單的盟友非常擔心,因為俄國的局勢並不穩定,陰謀分子的活動正在進行,這位老弟卻幾個月了也不舉行加冕儀式。根據俄國的傳統,不舉行儀式,就意味著沒有獲得教會的承認,俄國人就可能不尊重這樣的君王。更何況這位新沙皇先是把俄國軍隊在戰爭中用生命換來的勝利拱手送給了普魯士,接著又沒收教會的財產,在國內已是大失人心。若有風吹草動,他這皇位豈不岌岌可危?腓特烈二世的特使戈爾茲男爵和施韋林伯爵,費盡了口舌也未能說服彼得三世,不過,彼得還是同意對葉卡特琳娜採取預防措施,把她從彼得堡趕到彼得霍府去住。因為彼得霍府和奧拉寧堡毗鄰,都在芬蘭灣上,而奧拉寧堡是由彼得和沃倫佐娃手下控制的。如果葉卡特琳娜真的有什麼舉動,也逃不過他們的眼睛。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