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 秦始皇本紀(第1/2 頁)
以下是《史記·秦始皇本紀》的白話文翻譯與擴充套件最佳化版本。我在忠實於《史記》原文的基礎上,結合歷史背景、細節描寫與秦始皇的歷史意義進行了豐富和擴充套件。原文結構複雜,本文用表示標題的層級,以方便閱讀,多一個表示層級低一級。
---
《史記·秦始皇本紀》白話文翻譯與擴充套件
---
嬴政的出生與早年經歷
秦始皇嬴政,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完成全國統一的皇帝。他的出生充滿了傳奇色彩。據《史記》記載,嬴政的父親是秦莊襄王子楚,而他的母親趙姬原本是呂不韋的一名妾。呂不韋是一位富商,他看到子楚在趙國做人質時處境艱難,便獻計扶持子楚,希望藉助子楚日後繼位而獲利。
當時,趙國對秦國並不友好,子楚在趙國的人質生活並不好過。然而,呂不韋不僅幫助子楚擺脫了貧困,還將自己的妾趙姬送給子楚。後來,趙姬懷孕生下嬴政。由於嬴政出生在趙國,他的童年充滿了動盪與不安。趙國百姓對秦國的仇恨深深影響了嬴政的性格,使他從小就養成了堅韌、多疑和果斷的個性。
公元前250年,秦昭襄王去世,秦孝文王繼位,但不久後便去世,子楚登基為秦莊襄王,嬴政隨母親回到秦國。此時的嬴政年僅九歲,儘管年幼,卻已經展現出了非凡的智慧與膽略。他的父親秦莊襄王在位僅三年便去世,十三歲的嬴政繼位為秦王,由呂不韋擔任相國,一手輔佐朝政。
---
呂不韋與嫪毐之亂
嬴政即位之初,秦國的實際權力掌握在呂不韋手中。呂不韋作為相國,權傾朝野。他不僅在政治上操控大局,還與嬴政的母親趙姬關係密切。趙姬因喪夫多年,生活寂寞,呂不韋便將家臣嫪毐(音“lào ǎi”)引薦給趙姬,假稱嫪毐是閹人,以供趙姬取樂。
嫪毐因深得趙姬寵愛,逐步掌握了一定的權力,甚至圖謀發動叛亂。他假借趙姬之名拉攏黨羽,試圖推翻嬴政。然而,嬴政早已察覺嫪毐的陰謀,他果斷採取行動,迅速剿滅了嫪毐的勢力,將其黨羽全部處死,並將嫪毐車裂,以儆效尤。隨後,嬴政削弱了呂不韋的權力,逼迫呂不韋辭官退隱。呂不韋在政治失勢後選擇自盡,至此,秦國的權力重新回到嬴政手中。
這一事件對嬴政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開始明白,只有牢牢掌握實權,才能確保自己的地位和國家的安定。從此,嬴政更加果斷而強硬,為日後大一統的奠基做好了準備。
---
統一六國的偉業
嬴政掌權後,開始著手完成秦國曆代君王的夢想——統一天下。此時的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和歷代君主的努力,已經具備了強大的經濟、軍事和政治實力。而東方六國(韓、趙、魏、楚、燕、齊)由於內部分裂和長期的戰爭,逐漸衰弱,無法與秦國抗衡。
嬴政採納了范雎“遠交近攻”的策略,逐步瓦解六國的聯盟。他任用李斯、王翦、蒙恬等賢臣良將,採取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的戰略,從公元前230年開始,逐步展開了滅六國的戰爭:
1 滅韓(公元前230年)
韓國因國力最弱,成為秦國的第一個目標。秦軍迅速攻破韓國,俘虜韓王安,韓國滅亡。
2 滅趙(公元前228年)
秦軍攻佔趙都邯鄲,俘虜趙王遷。趙國的滅亡標誌著秦國對北方的控制,長平之戰的勝利更是秦國軍事優勢的體現。
3 滅魏(公元前225年)
秦軍利用黃河水灌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魏國徹底崩潰,魏王降秦。
4 滅楚(公元前223年)
楚國國力強盛,抵抗最為激烈,但最終還是被王翦率領的大軍攻破。秦軍俘虜楚王負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