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頁(第1/2 頁)
她最後一句是向著崔夫人說的。
崔夫人容色端莊地輕點了下頭。
陶雲蔚心下微頓,沒有說話。
崔太夫人也像是說過便罷,並未再繼續提起,轉而又說起了閒事。
直到陶家姐妹在福安堂裡用完午飯告辭離開之後,她才吩咐正準備告退的崔夫人:「等十二孃出閣之後,你儘早留意下陶三孃的事,在族裡選一個差不多的便好,趁陶二孃還未在安王府完全站穩腳跟,聯姻之事越早越好。」
崔夫人先前已經領會到了婆母的意思,此時輕應了聲喏,又略略一頓,問道:「阿孃既想和陶家聯姻,為何不選陶家大娘呢?」
在她看來,陶雲蔚這型別的應該才更符合崔太夫人的眼光。
「她主意太多,又有手段,我想用陶家,她又何嘗不想用崔家——短短數月間,她已將自己兩個兄弟一個送到了趙縣彭氏,一個送到了陸簡之手裡,還做得都讓人無可指摘,再如此下去,你覺得會如何?」崔太夫人淡淡一笑,說道,「陶三娘是她們姐妹之中最沒有心眼的一個,好掌握也好安撫,況陶雲蔚素來最愛惜家中姐妹,以此為拉攏和牽制,才是上策。」
「如此,方可得聯姻之益。」她面無波瀾地如是說道。
第72章 意圖
回到家裡之後,陶曦月尋了個說話的時機,低聲問陶雲蔚:「阿姐,今日崔太夫人那個意思,是想給三娘做媒吧?」
「嗯。」陶雲蔚不動聲色地平靜回道,「若我估的不錯,她這回會給個崔家本族的兒郎出來,說不定還是宗支裡的。」
今時不同往日。當初崔太夫人看中了二孃的相貌和陶家的羸弱,所以想把二孃送去安王府為妾,替崔十二孃犧牲;後來二孃有了和安王的正式婚約,兄弟們又入了崔氏族學,崔太夫人便又選了徐氏女來與他們家結親,一為拉攏,二為控制。
然後便是現在。
經過了徐家之事,還有二孃嫁入安王府、兄長與彭氏定親、小弟考入大宗學受陸玄教誨這種種之後,恐怕崔太夫人和馬家的想法是一樣的,再要想以聯姻的手段拉攏陶家,拿出來的人選自然是要有相當吸引力的——至少在她們看來是如此。
所以才有了馬七郎,還有之後的這崔園裡不知哪位子弟。
但與馬家比起來,崔太夫人這邊就要麻煩許多了,因為無論是建安崔氏還是崔太夫人本身,陶家目前都無法拒絕。
不過陶雲蔚眼下也並不打算「拒絕」。
「我們家若能與建安崔氏這樣的家族聯姻,自然是利遠大於弊,尤其是對你——」她對陶曦月說道,「你如今雖順利嫁入了安王府,安王對你也照顧,但感情之事卻實在不好說,況你也說他在兄弟之中處境不大好,你在府裡府外被人瞧著也是個沒身份又被背景的,家裡姐妹的婚事若能與你互相幫襯著,自然是好的。」
曦月身為安王妃,固然能給家裡人帶來些身份上的提升,但那畢竟有限,而若家裡人不能反過來在她背後給予支撐,那在外面看來,安王妃也就不過是個虛名。
就像當日二妹入宮去,只能借著自傷身體退避樓妃鋒芒。
「但也正因如此,所以我們也絕不能隨便她們塞誰過來都答應。」陶雲蔚語氣清淡地如是說道。
陶曦月立刻便明白了她的意思:「阿姐還是想促成三娘和崔少卿。」卻也不免有些擔憂,「可我看崔太夫人那個意思,大約會很快推動此事,可三娘和崔少卿還沒有什麼進展,我們連他到底怎麼想的都不清楚,萬一……他雖然對三娘存有幾分憐惜,但卻根本沒想過要娶她呢?」
陶雲蔚沉默了良久。
「他對三娘有沒有情不要緊,有心就夠了。」她靜靜說道,「自來家族聯姻,情字本就奢侈難求,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