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劉虞的無奈選擇(第1/2 頁)
八月初八,王芬曹操等人擁護合肥侯劉宸在冀州州治——高邑縣正式稱帝,國號為漢,史稱北漢。改年號為正統,當年是為正統元年。
封王芬為司徒,曹操為太尉,陳逸為司徒,許攸為尚書令……
八月十八日,十歲的皇子劉辨在宛城稱帝,國號為漢,史稱南漢。改年號為昭寧,當年是為昭寧元年。
尊何皇后為太后,大將軍何進加封太傅。袁隗重新為司徒,加封太師。袁術為太尉,荀攸為司空,孫堅為車騎將軍……
八月二十八號,五歲的皇子劉協在洛陽稱帝,繼續以正統身份傳承大漢王朝,改元初平,並大赦天下。
董卓自進京後,屢次討好巴結董太后,最後被董太后將其納為她的族人。因此董卓因此以外戚之身,被封為大將軍。
皇甫嵩亦官復原職,為左車騎將軍,領涼州刺史職。
因曹嵩被罷職後,司徒一職仍然空缺,盧植大赦出獄後,被特封為司徒。
其餘朝廷大臣,皆仍然各司其職。
皇甫嵩上表朝廷,將劉備平黃巾之功績一一列舉出來。又將劉備皇親之事說出,宗正府經考察,確認無誤後。
天子按輩分稱劉備為皇叔,為表其平黃巾之功績,封劉備為五官中郎將之職。劉備激動的熱淚盈眶,連忙謝恩。
董卓在一旁,不屑的撇了撇嘴。然後看著五歲的小皇帝這麼聰明伶俐,董卓一陣頭疼,想著怎麼樣才能把他禁錮起來,為己所用。
宗正劉焉看到現如今,朝廷上下,一片烏煙瘴氣。
朝廷之外,更是一片混亂。河北和南陽都各有一個皇帝,益州、涼州也被反賊攻陷。
劉焉察覺亂世已近,他意欲藉此躲避世亂,又不甘心寄人籬下。於是,他想出州牧制度。
劉焉向朝廷建議說:“先帝在時,刺史、太守皆靠行賄買'官,然後這些人到任後,再肆意盤剝百姓。
導致百姓苦不堪言,於是紛紛揭竿而起,以致去年叛亂接連不斷。現如今更是眾叛親離,漢室朝廷亦一分為三。
陛下如今應該,挑選精明能幹之漢室宗親為各地州牧,再挑選那些素有清廉的朝中要員,去擔任各郡長官,以此鎮守安定天下。”
然後,又向朝廷舉薦侍中劉岱為兗州牧,原侍御史劉繇為揚州牧,北軍中候劉表為荊州牧,燕王劉虞代領幽州牧,而自己則為交州牧。
幽州州治——廣陽郡治所薊縣,幽州刺史劉虞拿著文書皺著眉。
三個天子同時出現,剛剛經歷農民起義的大漢王朝,現在內部又出現分裂。
原本只有兩個皇子的爭鬥,現在又加上一個添亂的合肥侯。四百年的大漢王朝,這是怎麼了?
“使君,不好了。右北平太守公孫瓚,釋出宣告,響應大將軍何進,支援長皇子劉辨。現已率領手下兵馬,南下攻打青州去了。”
劉虞驚道:“什麼?公孫瓚身為本官下屬,未經本官允許,竟然私自調兵南下?
右北平一旦空虛,恐異族趁機南下。立刻命劉政前往右北平,擔任太守,駐守右北平。”
五天後,劉虞接到了朝廷的州牧任命,當得知這是劉焉的建議後,氣的劉虞破口大罵:
“這個劉君郎,全是餿主意,什麼州牧代替刺史?這只是為了他自己能割據一方的託詞罷了。
可恨朝廷這麼多人,竟然沒有一人勸阻,全是一群酒囊飯袋。”
幽州刺史部下眾僚眾,都暗自吃驚!劉使君可是以好脾氣聞名啊!竟然也有這麼大火氣?
齊周慌忙跑了進來,急道:“使君,不好了。新任右北平太守劉政,派人傳來急報。
前中山國相張純、和前太山太守張舉趁著公孫瓚南下之際,與烏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