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6章 一生都在學習(第2/2 頁)
時候起步都不算晚。你叔就一直在學新東西,擴充套件新的領域。”
-----
董慶軍做了一款載貨滑板,把機器狗固定在滑板上,可以悄悄從船上到岸上。
把機器狗釋放到岸上後,如果有需要,滑板變成潛水器沉到水面下隱藏。
等機器狗完成任務回來,滑板再把浮出水面把機器狗運回母船。
這比用無人機運送要更靈活,快捷。
適合於少量機器狗作戰。如果需要秘密行動,滑板和機器狗都可以隱形。
這個其實就是無人潛水裝置的縮小版。
不能說完全沒用,只能說更輕便而已。
李文軍一向不打擊員工的創造性,只鼓勵:“挺好的,加油。”
研發唄,誰能研發得過你
董慶軍問李文軍:“李董,還有沒有別的方向。”
其實他挺恐慌的,現在真正頂尖技術,比如ai,各種軟體,電池,新材料,柔性螢幕,透明電子裝置。
他都插不上手。
有一種自己就要被這個世界淘汰了的感覺。
李文軍明白他這種恐慌。
現在正是技術變革的年代,網路和機器人的應用,不亞於蒸汽機出現對這個世界的影響。
越往後迭代的速度越快。
而且具有高等學歷的人越來越多。
讓人覺得自己稍微停頓一下就會被“後浪”淹沒。
這也是他肯放李謹言和李漱玉出去的原因之一。
出去見見更廣闊的天空,思想才能不受禁錮。
以後對新技術,新事物的接受的能力也更高。
其實他也在經歷這個瓶頸期,不用幾年,他之前儲備的知識就會用完。
他要想不被人超越,就要加快研發程序。
其實他想搞可控核聚變,可是上面對這個的民用不鬆口,他就搞不了。
現在的問題就是,電動的交通工具續航性始終不如生物燃料車,生物燃料車的噪音,速度極限,需氧型和便捷性卻始終是硬傷。
可控核聚變就可以彌補這兩種動能的缺點,有更大的儲能能力又能更安靜的執行,還能在缺氧的條件下執行。
李文軍說:“你想想腳踏車廠的產品怎麼跟我們的便攜智慧裝置,電池,材料技術結合起來。”
董慶軍:“那不就是電動車嗎。”
李文軍搖頭:“不不不,有些人就喜歡騎行的快樂。而且電動車始終是要充電的。我說的腳踏車是不用充電的。要在這中間進行微妙的平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