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魔(第1/5 頁)
冬天裡本來就清閒無事,大家聽了族老的分派,都願意出來做些事情。於是村中分為三波,一波編網一波捕魚,一波則上山挖掘礦鹽,順便就在岸邊築起爐灶,燒火煉鹽——大王不是吩咐了,在捕魚時要燃起火把,吸引魚群嗎?現在徹夜的燒火煉鹽,正是一舉兩得。
在有足夠食物的激勵下,勞動人民的熱情是無窮無盡的。村民們不過嘗試了幾次,很快便能將流刺網編得又快又好,精緻又牢靠;煉鹽的技術也是逐步提高,效率大大提升。
當舉村勞作時,岸上的人燒火煉鹽,河中的人拉網取魚,看著辛苦得來的收穫如此豐碩,村民大多都是笑容滿面,樂不可支。甚至有的人想起了逃難前久遠的回憶,居然清一清喉嚨,領著大家大聲對起了山歌來。
捕魚的人唱,煉鹽的人便和;煉鹽的人提頭,拉魚的人便跟上。這樣你來我往、你應我和,真正是歌聲嘹亮、好不熱鬧。不但是勞作的村民們大聲歌唱,身心舒泰、不覺疲憊,就連留在村中的老弱們都趁著天色晴朗留了出來,站在河邊悄悄的聽歌。
——農業時代娛樂活動極度匱乏,山歌可真是不錯的消遣呢。
在這樣熱鬧的氛圍下,人們的漁獲也是連連捷報——第一二日時每日捕撈六百斤,五日以後產量便一路飆升:六百斤,七百斤,甚至捕上了將近八百斤!
將近八百斤的魚!這可真是做夢也想不到的收穫了!
流亡數年以後,村民們居然品嚐到了糧食吃不完的煩惱——鮮魚可不是其他,兩三日便要腐壞;因此他們只能暫停捕撈,集中人力取鹽煉鹽,大批次的製作魚乾。
在這個過程中,某些更新奇好用的烹飪方法也漸漸被開發出來了——有些饞嘴的小孩子無意中發現,在煅燒精鹽時將小點的魚埋在鹽下,渾上些花椒,那烤出來的魚乾才真叫又鹹又香,一吃難忘。於是爭相恐後,都悄悄從家裡帶著小魚來烤。
按理說這是很浪費的行為(烤魚時油脂全被吸在了鹽中,不是浪費是什麼?),但由於捕獲實在太多,大多數大人居然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對這種行徑並不怎麼反對了。甚至有饞嘴的還偷偷叮囑自家孩子,要把小魚乾帶回一點給爹媽吃。
嚐到了甜頭後,村中乾脆又定了新的規矩,遵照大王“不可過量”的吩咐,約定每五日下河捕一次魚,其餘時刻上山挖鹽煉鹽,所得一律均分。每家各出勞力,男女老少一齊上陣。
這種組織方式當然很落後,但應付現下的勞作是綽綽有餘了。因為村中分配公平,大家也願意出力,在燒石灰挖淤泥的閒暇,常常都到河邊來看一看魚情。
不過數日,又到了捕魚的時候。大概是春天將近,河中的魚實在不少,體型也是個賽個的肥大。村中青壯一齊出動,跳進尚且冰涼的河水中撈魚。其中王二尤為活躍,東抓西捕搶了不少大魚,惹得大家都笑他:
“王二,你悠著些,沒人和你搶!”
王二憨憨點頭,手下卻並不放慢。摘了十幾條魚後,他無意中往旁邊一瞥,卻不由連連眨眼:水波竹網中竟然纏著一條通體金黃的鯉魚,鱗甲閃得都有些刺眼。
金鯉魚!這不是正好進獻給大王嗎?
王二喜上眉梢,趟著水便去摘魚,但還未走上兩步,便聽旁邊的人驚呼:
“小心!”
原來那水中波光粼粼,哪裡是什麼鯉魚?分明是一條兩米來長的大蛇!
王二茫然不知所措,還呆呆站在原地。那條蛇忽然向後一竄,竟狠狠在他腿上咬了一大口。
河中的同伴驚叫出聲,趕緊上去救人。但定睛一看,又哪裡有什麼大蛇?清澈河水中魚頭攢動,王二古銅色的大腿也是完好無損,並無異樣。
“王二……你沒事吧?”
愣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