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第2/3 頁)
事王顯,王崢的爺爺。指著李弘濟痛罵了一頓之後,便對皇帝說:&ldo;官家,此等妖言惑眾之人,應當革去一切功名,打入死牢!&rdo;
見王大人這麼說,也有不少官員出聲附和,唯獨馮太傅站在文武百官裡不說話,一臉高深莫測。
忽然,百官最前面的人站了出來,朝王尚書厲聲問道:&ldo;王大人,你口口聲聲妖言惑眾,那敢問什麼樣的話才不是妖言?是不是對朝政只能歌功頌德,不能提出半點改進意見?&rdo;這人正是禮部尚書,剛剛調回朝廷的嚴述,五十多歲,身材清瘦,臉頰上顴骨高高隆起,目光像是兩把燃燒的正旺盛的火炬。
王大人說的理直氣壯&ldo;當今太平盛世,天子聖明,海晏河清,自然應該歌頌,難道有什麼錯嗎?&rdo;
&ldo;像你這等只顧眼前苟且之人身處高位,簡直於蛀蟲無異!&rdo;嚴大人聲若洪鐘,震的整個朝堂嗡嗡作響。
王大人被這一句話震住了,緩了好幾秒才反應過來,他既是皇親國戚又是副宰相,平日裡只能聽到恭維之聲,居然被一個剛剛調回京城的官員如此呵斥,當即變了臉色,要與嚴述爭論個高低。
龍椅之上的官家開口了&ldo;兩位都是朝廷重臣,卻如兩個黃口小兒般在朝堂上爭論不休,成何體統?&rdo;
王大人雖然不服氣,但不得不朝皇帝服軟&ldo;臣知錯!&rdo;
但嚴大人卻是個耿直之人,眼裡揉不得半點沙子,對皇帝說道:&ldo;官家,臣看李弘濟這篇文章有理有據,觀點新穎,且句句都是從國家大計出發。有道是良藥苦口,忠言逆耳,他明知寫出這篇文章可能被人責難,卻還是義無反顧,正說明此人忠心社稷,理應是狀元之才!&rdo;
他話音剛落,王顯便反駁道:&ldo;這種人,不治他的罪就算是官家開恩了,還想讓他當狀元!&rdo;
龍椅上的皇帝忽然輕笑一聲,說道:&ldo;狀元,還不至於,朕看他這篇策論文采也就一般,遠及不上狀元!&rdo;
今年的狀元竟然不是吳中予,而是一名籍籍無名之輩,這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吳中予第一個交卷,卻被排進了最末榜裡,真是奇哉怪哉!
聽皇上這麼說,王尚書面露得意之色,斜看了嚴述一眼,自以為在這場爭論中自己勝了,卻沒想到皇帝隨後又說&ldo;雖不及狀元,但朕覺得做個探花還是綽綽有餘的!&rdo;
皇上這句話,讓滿朝文武都為之一愣,別說朝廷裡的大臣了,就是今年的進士們,都懷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出了毛病?官家剛才說什麼?要讓李弘濟做探花?
大殿安靜了幾秒鐘,終於有大臣忍不住,問道:&ldo;官家,您剛才說……&rdo;
&ldo;朝廷既然舉行科舉,自然是為了廣開言路,選拔良才,聖明的君主,怎麼可能因為一篇策論就降罪寫文章舉子呢?李弘濟直言進諫,正是我大宋需要的人呀!&rdo;
皇帝一句話,金口玉言,原本榜上無名的李弘濟就變成了探花郎。
滿朝文武最鬱悶的要數馮思遠了,原本自己應該是探花的,李弘濟他橫插一檔,他成了探花,那自己呢?
馮思遠作為一個還沒任何官職的進士,雷霆雨露都是恩典,自然是不敢發表任何質疑君主的言語,可朝中已經有大臣看不下去了,向皇帝詢問道:&ldo;官家,如果讓李弘濟橫擦一檔,那麼原來的第三名馮思遠該當如何呢?&rdo;
&ldo;哦,已經有探花了!那麼……&rdo;皇帝的話從這裡頓了一下,滿朝文武新科進士各懷心事看著龍椅上的皇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