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第1/4 頁)
�摹!�
郭子靈能夠感受龍逸峰低落的情緒,也能理解他為什麼說某些方面不如沈金浩。客觀地說,沈金浩除了有點紈絝之外,個人的知識都是很全面的。沒有別的,只因為他家庭條件好,與沿海一帶接觸的也多,見多自然就是慢慢地識廣。這些東西說白了就是一些社會常識,也是一種技能,包羅永珍,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訓練出來的。龍逸峰從農村出來,和很大山裡的孩子一樣,雖然學習成績好,但是在見識和書本之外的東西卻是比較短缺的。這些東西包括心理和知識,有的人甚至一生都收到這些因素的侷限和影響。這也許是農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生長的環境侷限的。當然,向龍逸峰他們這樣從小又是用另一種語言交流的孩子就更為特殊。想要融入當下以漢族文化為主,其他世界文化和新社會文化並存的文化氛圍中去,沒有一個艱難的學習過程是非常艱難的。這些東西不是郭子靈自己能夠理解和感受的,而是她聽到他爸爸和同事在交流的過程中探討過的,今天正好與龍逸峰所說的困惑一樣。
可以說,這樣的困難是一道無解的題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環境和成長經歷,最後形成不同的心理特徵,這是個性行為。而苗族人和漢族人之間的差異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屬於集體心理。有一個民族學研究學者就曾經說過:區別和劃分一個民族,應該主要從三個方面的因素考慮,既共同的生活區域、共同的語言、共同的心理特徵。現在龍逸峰遇到正式一個民族青年要融入另外一個民族的生活環境中需要做的改變和突破。這種轉變沒有書本可以教育,沒有模式可以改變。龍逸峰曾經請教過歐陽文昌這個問題,他的理解也非常籠統,覺得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改變。但是想完全適應和轉變,確實不可能的,因為不能過邊過去的經歷,而過去的經歷卻影響著我們的行為和心理。行為上的東西可以改變,但是心理和潛意識的東西是無法從根本上改變的,就好比一個人的天性一樣。
面對龍逸峰介紹的情況,郭子靈是能夠理解的。但是龍逸峰跟他說到歐陽文昌所描述的東西,就聽得雲裡霧罩,不知所云了。別說她不知道,龍逸峰當時聽到的時候也是這樣。不過龍逸峰經過歐陽文昌一分析,倒是得出一個結論,就是好大多學習。這樣的學習可能是多方面的,需要“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同時進行。也許正式基於這樣的情節和原因,龍逸峰上了高中以後才不斷地折騰自己,開公司、打群架、辦畫展、修房子等等。只有透過不斷的折騰,他才覺得自己的存在是有價值的,也只有不斷的折騰,他的經歷才會越來越豐富,生活才多字多彩。不管多麼迷茫,龍逸峰覺得自己在探索人生和轉換生活態度方面,已經比其他的同學進步了很多。他聽歐陽文昌大哥介紹過他自己的情況,歐陽文昌1978年以後恢復高考以後進入大學的第一年,他都覺得自己好像是在做夢一樣,感覺當下過的日子是那麼的虛無和夢幻。
郭子靈認證地聽著龍逸峰說著自己的困惑和經歷,母性氾濫,把龍逸峰抱得緊緊的說:“逸峰,其實我覺得作為同齡人,你比我們懂得更多,也擁有更多了。不過是你現在沒有發覺而已。也許你說的苗族和漢族的心理特徵差異是存在的,但是那也不是孰輕孰重、孰優孰劣的問題,也許不同的心理有不同的有點。而且隨著你在這樣社會化大環境下不斷的生存和改變,你將會擁有更多的文化特徵和心理特徵。咱們的微機老師不是說過嗎;隨著社會的進步,地球村的概念將變為現實。所以你不要那麼的悲觀面對這些困惑。我覺得‘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知識就是最高的學問,學識到了一定的程度,什麼時尚、網路、生活、舞蹈等等現代化的知識和技能將都不問題。”、
龍逸峰笑哈哈地說:“是啊,沒想到你想得別我還深刻。當一個人掌握了最高深的學問,其他的東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