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鬼神查案、先生入山(第1/4 頁)
宮夢弼請他們進入狐子院,也沒有什麼好招待的,無非是兩盞清茶。
狐子院大體已經建成了,缺的是細細打磨和購置傢俬。
如今不過只有幾條歪七扭八的板凳,一張坑坑窪窪的石桌。
樸素得很,但因為飲茶的人頗有氣象,反而生了一些雅緻和野趣。
宮夢弼不以此為羞,泰然自若,就自有一番氣象在。
聽著宮夢弼抱怨,姚道長讚道:“狐仙為生靈設想,能開幽冥路,能架陰陽橋,可謂功德無量矣。”
宮夢弼道:“只是不忍生靈塗炭、陰陽亂象而已,如今二位回來了,可一定要分擔此事,設齋醮法會,超度亡魂,脫苦成祥才是。”
這本就是寺廟、道觀的看家本事,姚道長和法明禪師當然不會拒絕。
實際上縣中能引渡的幽魂宮夢弼已經引渡的差不多了,剩下的要麼是新死之鬼,要麼是怨氣深重。
不是不能渡,只是更麻煩。對這左近的大戶僧道來說,就是積功德的時候了。
這一場大劫因為缺了這兩位有道高人,太清觀和華光寺的留守僧道雖也有心救護,但缺少了能拿主意的人,因此參與感很弱。
反倒是馬神婆一個巫婆,在吳寧縣流民百姓當中立下了深厚的威望,也讓泰山娘娘的神名深入人心。
尤其在狐狸夜招魂之後,正好與馬神婆的所言相互映證,一時間狐狸神使、泰山安魂的傳說經久不散。
宮夢弼該做的做了,該得的得了,就不必繼續勞心勞力,吃力不討好了。
於是乎,就與姚道長和法明禪師商議好了,由他們接過引渡幽魂的事宜,直到新的城隍上任,主持陰陽大局。
姚道長和法明禪師一時間感慨良多,“我們受邀前往州城辦水陸大會,為吳地眾生祈福消災,度化水陸孤魂,本該是一件好事,但水患猛烈如斯,死傷慘重,妖鬼邪魔趁亂害人,我們受吳王調遣,四處降妖除魔,卻怎料家裡出了這樣大的事情,竟連朝廷正神也死了。”
宮夢弼心有餘悸:“誰說不是呢。我還說二位怎麼回來的這樣晚,原來是千里奔波、降妖伏魔去了。那一日,紅雲沖天,我在狐狸坡都見著了,怎麼也沒想到是城隍堂堂七品正神,竟被推倒了神像,燒燬了廟宇。”
話到此處,他又有些諱莫如深:“我聽聞流言,城隍明知水患將至,卻不許報信人間,後來驅使疫鬼、病鬼在塗害流民,被抓個正著。他是朝廷正神,護城衛道,怎會如此?我實不敢信。”
姚道長道:“我們也不敢信。可若不是因為他行差踏錯,怎麼會有如此惡報?正神福澤綿延,氣數不移,怎麼會被信眾所斬?”
法明禪師嘆了一口氣:“出了這檔子事,天下都城隍臉面盡失,城隍神的正神匾額被踩得稀爛。我聽聞天下都城隍下令嚴查,州城隍、府城隍焦頭爛額,已經差遣糾察司的鬼神來查案了。”
宮夢弼道:“希望能查明真相,若是城隍有冤情,要為他伸冤,若真是如流言所說……”
宮夢弼忽然住嘴,但言辭之中的憂慮和忌憚之意,姚道長和法明禪師聽得分明。
其實何止是宮夢弼心中憂慮,姚道長和法明禪師同樣如此。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天有天神,地有地神,水有水神。但與王朝息息相關、百姓休慼與共的,還是城隍神。
天神管天、地神管地、水神管水,城隍溝通陰陽、引渡陰魂,護佑城池、保佑百姓。城隍神這一系則是與人緊緊連在一起。
甚至可以說,在與人相關的神道之中,城隍乃是神之基石。
若是連城隍神都已經作惡,那就代表著整個神道的腐朽潰爛。
姚道長和法明禪師都是人精,宮夢弼能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