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章 善撲營中.大顯身手.與君同行.義氣相投(第4/8 頁)
有清一代,歷代皇帝都注重為國英雄,而鄙視那些叛國的貳臣,在他們眼中很為看不起,雖然這些人生前榮華富貴,死後卻為萬人唾棄,不屑於行為,在後來執政皇帝眼中他們於大節有虧,臨危變節,不忠不孝,不仁不義,忠孝仁義,禮儀廉恥全無,可說是亂世之亂臣賊子,太平盛世之不二佞臣!
這京城城東袁督師墓冢,其中葬有袁督師遺骸——其實這遺骸只是袁督師的大好頭顱,因為身受極刑,最後只剩一大好頭顱被行刑劊子手懸於旗杆之上。第二日忽然不見,京中緹騎四出,四下偵緝無果,只有作罷。其實他們那裡知道,袁督師大好頭顱被其屬下——一名姓佘的侍衛於深夜潛入刑場,飛身上於旗杆,拿去悄悄埋葬城東自己老宅——也就是後來袁氏祠堂和院後的袁督師墓冢。
而今袁承天和袁門子弟睹物思人,淚如雨下,人人悲哀,不禁失聲!所謂千古英雄誰見了,悲歌長天,萇弘化碧,此恨留人間,徒讓後輩扼腕長嘆,恨不能生百多年前,殺入京中,救袁督師脫厄,可是時事難料,憂患叢生,悲歌不斷,所謂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為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這是當年嶽武穆受不白之冤而寫的一首詞,因為二帝被囚五國城,受胡虜蹂躪,所謂主憂臣辱,所以武武穆盡忠報國,卻被佞臣陷害,以至不能報國於萬一;後來袁督師的遭遇與嶽武穆一般無二,都是報國無門,飲恨以終,千古英雄,萬古流芳!袁督師的一首詩道盡平生抱負: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百年以降,猶自凜凜有威,讓人心生敬意,可嘆英雄遭遇都是如此不堪!
這時天空驟變,又是細雨朦朧,春夏初交,天氣多變,這雨說來便來,從來不隨人意。袁督師墓冢前青草離離,先前左右各有石像生,而今卻已不見,被人搬離了,不知去處。袁承天拜祭過了,用手摩擦去石碑上青苔,那一行大字顯見眼前:故國忠烈義臣袁君督師之墓冢!心中一動,心想:自己是否要擔負起反清復明大業?可是當今嘉慶皇帝愛人及人,對天下庶民百姓可說是仁義以盡,難道自己還要領導袁門和他為敵?一時心中百感叢生,不知如何是好。過了一會,告別眾袁門弟子,這時一位新任一位堂主道:“少主,你何不在此暫時安身立命?”袁承天不置可否道:“我還有事情要做,你是新任的忠孝堂堂主,一定不可以再似先前各自為政,那樣只會削弱咱們袁門的實力,被奸人趁虛而入,各各擊破,所以……”這位忠孝堂主道:“少主,放心,有你領導咱們袁門中弟兄只會同心協力,一致對外,反清復明,恢復中國!”袁承天深以為是。他手撐油紙傘出了袁氏祠堂,來到京都長街,心無所寄,只是想著如何去到多鐸王府,以窺假山藏寶秘密所在。轉來轉去已是中夜,便隨意找了房間住宿。
次日杲杲日光照著禁城屋宇,金色輝煌,皇帝於乾清門御門聽政——在有明一代朝中文武百官拂曉於奉天門(既太和門)早朝,皇帝親自接受朝拜,聽政於此,處理軍國大事,以示勤勉!清朝移至於乾清門,接受文武官員奏摺,以處理政務。
嘉慶皇帝見帝京拂曉,旭日東昇,又是新的一日,永珍更新,不覺心中暢快。看見眾位官員朝拜已畢,只見攝政王的四阿哥多福安上前邁了一步,向皇帝奏事,:“臣多福安於近日拿獲一人,私寫反詩,汙衊朝廷,還請皇上聖裁。”嘉慶皇帝一怔,心想:還有這事?多福安見皇帝神情疑惑,猶有不信,便將摺子遞給皇帝身旁一名執事太監。這名太監小心翼翼接來,恭敬地遞給皇帝。嘉慶展開一看上寫一張宣紙上寫著蠅頭小字:故國..醒來幾番是春夢,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