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其他小說 > 國學道德經講課老師 > 第35章 道之出言,淡兮其無味

第35章 道之出言,淡兮其無味(第1/17 頁)

目錄
最新其他小說小說: 在異世苟活用離婚嚇我,真同意了又跪求複合?牧劍人盛寵之下,假王妃開始擺爛了慢生活的精緻綜漫,從地錯開始漸漸變態奧特:又是調戲新生代的一天穿成影后後媽蓮心灼灼落繁辰三魂七魄歸位柯南:這瓶純酒怎麼水裡水氣的?貓12親愛的寶寶拾歡成長記愛你在心,卻妍不由鍾末世:荒野的連理禁止宿主當渣男後,炮灰被寵上天世子阿楠救命!七零最猛糙漢怎麼這麼粘人逆天魔妃:馬甲捂不住了

【帛書版】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樂與餌,過客止。故道之出言也,曰:啖呵其無味也,視之不足見也,聽之不足聞也,用之不可既也。

【通行版】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言,淡兮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譯文】誰掌握了“道”,天下的人們便會歸順他,並且不互相妨害,於是大家就和平而安泰、寧靜,不會勾心鬥角。音樂和美食,能夠讓過路的人都為之停步。道卻是淡而無味的,看它,看也看不見,聽它,聽也聽不見,而它的作用,卻是無窮無盡的,無限制的。

【註釋】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這裡用“執大象”比喻掌握或遵循“道”。大象因其龐大,常被用來比喻重要或難以把握的事物。“往而不害”意味著在遵循“道”的過程中,能夠避免傷害,保持和諧穩定。“安平泰”則進一步強調了這種和諧與安寧的狀態。

“樂與餌,過客止”:

這裡“樂與餌”指的是吸引人的事物,而“過客”則代表那些短暫停留、未能深入理解“道”的人。這句話表達了只有那些真正願意駐足並深入探索的人才能理解“道”的深意。

“故道之出言也,曰:啖呵其無味也,視之不足見也,聽之不足聞也,用之不可既也。”:

這句話總結了“道”的特性和人們對它的認識過程。首先,“道”是超越感官體驗的,它不是簡單的味覺或視覺享受,因此說它“無味”和“不可見”。其次,“道”的價值在於它的實用性和深遠影響,而非短期的感官滿足,所以說它“不可既”,意味著它的價值無法完全透過一次性的體驗來衡量。

整段話透過對“道”的象徵性描述和對人們認識過程的反思,強調了“道”的深奧和超越性,以及對追求真理者的啟示和引導。

接下來,我將從認識和理解世界、修身養性的指導、處事哲學的啟迪、道德修養的強調、科學創新的啟示、藝術創作的啟迪、生活平衡的追求、持續學習和成長的倡導、應對變化的智慧以及道德決策的指導等十個方面,探討這段話對現代社會的積極影響。

1、認識和理解世界

《道德經》中的這一章節,以深邃的哲理揭示了“道”的本質和特性,對於我們認識和理解世界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以下從九個方向進行論證和舉例說明,以期深入探討這一章節對我們認識和理解世界的積極影響。

一. 道的無形無象,啟發我們超越表象認識世界

“視之不足見也,聽之不足聞也”,這句話告訴我們道是無形無象的,它不可以直接被視覺或聽覺所捕捉。這啟示我們在認識世界時,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現象,而要深入探究事物背後的本質和規律。例如,科學家們在研究物質時,不僅關注其外在表現,更透過實驗和理論分析揭示其內在結構和相互作用機制。

二. 道的無為而治,引導我們理解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這裡強調了道的無為而治的思想。道透過無為的方式實現對萬物的引導和調控,使其和諧有序地發展。這啟示我們在處理事物時,應該順應自然規律,避免過度干預,讓事物按照其自身的規律發展。比如,生態農業的實踐者們,他們遵循自然規律,透過有機耕作等方式維護生態平衡,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三. 道的淡泊名利,教導我們正確看待人生價值

“樂與餌,過客止”,這句話提醒我們不要過於追求名利和物質享受,這些往往只是短暫的誘惑,無法帶來真正的幸福。道倡導的是淡泊名利的生活態度,讓我們能夠專注於內心的修煉

目錄
讓我做妾?我轉投他人懷頭號藏家韓娛:從女團出道開始霸榜熱搜你該被抱緊真千金重生後,穿書女被炮灰了辭職後我回小鎮開書店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