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頁(第1/2 頁)
美國的衛星發現,解放軍沿著貫穿南北的高速公路建立了完善的防空和後勤體系,源源不斷的部隊湧上臺灣,在臺北外圍出現了第1、12、63、26集團軍和空降15軍、海軍陸戰第1作戰群,第1武警機動作戰群等至少23萬部隊;南部則有第42、27、31、54集團軍和空降16師、海軍陸戰隊第2作戰群等20萬部隊。經過分析,美軍認為,在這種情況下,臺軍要取得勝利是決不可能的,要挽救臺灣,就必須讓美國全面介入,可是美國此時的介入要付出怎樣的代價?即使擊敗在臺灣的中國軍隊能保障臺灣的&ldo;光復&rdo;嗎?中國人肯定會用所有的手段報復和反擊,美國扛得住嗎?一旦臺灣藉此獨立重新引發大戰是不是會把美國拖入另一場韓戰?美國開始重新思考自己和中國打交道的定位,臺灣到底怎麼解決?美國人對此還是心存僥倖,萬一臺灣成為第二個車臣呢?美國會有多大操作空間?會保住多少在遠東的利益?美國總統布希下令繼續在太平洋和中亞地區調動兵力,國內進行了繼第二次海灣戰爭以來最大的軍事動員,其目的仍舊是保持對中國的軍事高壓,為臺灣抵抗打氣鼓勁,最好是打得更久,死的人更多,這樣美國才更有&ldo;發揮主導作用的空間&rdo;。不光美國人,對於解放軍會怎樣攻打高雄,世界各國的軍事家都在拭目以待。
大陸方面對高雄攻堅戰也十分重視,甚至放慢了對臺北的進攻節奏,攻下高雄不僅意味著臺南徹底平定,使臺北陷入孤立境地,更重要的是消除一大批搖擺不定的中間勢力的幻想,為和平解決臺北創造有利條件,從而儘可能減少人員物資的損失,保全臺灣多年來積累的寶貴財富,將戰後消極影響降到最低程度。這不僅是臺灣人希望的,也是所有中國人所希望的。因此,大陸方面挑選了最為精銳的部隊參與此次會戰,做了最充分的準備,囤積了大量作戰物資,對各種困難進行了預測和防範。鑑於王諫的出色表現,中央軍委點名任命其為攻城作戰總指揮。其麾下包括空降16師、海軍陸戰隊第2旅各一部(西面)、127師(北面)、130師(東面)、42軍1個師級作戰群(西南面)以及其他獨立作戰單位和技術兵種部隊共計16萬人,此外應攻城指揮部要求,160裝甲教導旅正沿高速公路向高雄開進,王諫顯然想發揮160旅在城市攻堅戰中的數位化優勢;同時一個&ldo;飛燕&rdo;部隊突襲作戰群已準備就緒,隨時可以從海上進攻高雄港,366特航隊的4架y-8w和z-8t特種作戰直升機也星夜抵達屏東機場。
王諫習慣性地躺在摺疊椅上,用一張濕毛巾蓋住臉,這是他獨特的休息方式。進攻高雄的計劃早已成型,但是仍有頭疼的問題,現在至少就有三件事需要他迅速處理:一是如何協調將近10個作戰單位,除了隸屬54軍的130師和160旅是駕輕就熟的老部屬外,其他單位均來自不同的部隊,大多數也沒有在一起作過戰,互相之間不太熟悉,同時指揮體系的銜接也有問題。王諫可不想犯俄軍在第一次車臣戰爭中的失誤---指揮聯絡的不暢使俄軍多個單位之間作戰協調極差,為此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而這個時候調整戰鬥序列既沒有時間也不現實‐沒有哪個單位會願意撤下去,這關係到海軍陸戰隊、空降兵、陸軍、特種作戰部隊的榮譽;其二,如何應付被圍的臺軍第8軍團,雖說他們已經是彈盡糧絕,四面楚歌,但是畢竟還有6萬多人,由於抽調了不少單位備戰高雄,圍住他們的部隊數量上不佔太大優勢,只能困住他們。幾次勸降都被那個胡漢良以種種理由推脫,顯然是抱著觀望的態度。賀南宏對此十分光火,已經下了最後通牒,並加大了炮擊和空襲的力度。胡漢良2小時前表示願意和平解除武裝,為表示誠意還釋放了在歷次作戰中俘虜的46名解放軍官兵,但要求派人與其進行具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