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第四病棟(第1/2 頁)
詭案密檔·第四病棟
歡迎來到詭案密檔,我是林深,本章內容是根據網友「半夜雞鳴」投稿的親身經歷改編。為保護當事人隱私,部分細節已做模糊處理。請勿在深夜獨自閱讀。
一、鏽蝕的十字架
雲山市第四人民醫院的輪廓在暴雨中若隱若現,破碎的玻璃窗像無數雙空洞的眼睛。我握緊手電筒,光束掃過門診大廳牆面的黴斑,1998年的《護士值班表》還懸掛在導診臺,紙頁邊緣蜷曲成詭異的弧度。
"這地方絕對鬧鬼。"阿凱踢開擋路的輸液架,金屬碰撞聲在走廊激起層層迴音。我們三人組成的探險小隊裡,屬他膽子最大。此刻他卻死死攥著從廟裡求來的桃木劍,劍穗在穿堂風裡簌簌發抖。
我翻開在掛號處撿到的病歷夾,泛黃的紙張突然無風自動。1999年3月17日的記錄頁,藍黑墨水寫著:「患者林秀娥,女,32歲,主訴幻聽加重。今晨試圖用牙刷捅穿鼓膜,聲稱要堵住'那些聲音'。」最後的醫囑欄被大片褐色汙漬覆蓋,像是有人打翻了藥瓶。
"你們看這個!"走在最後的蘇晴突然尖叫。她顫抖的手指指向走廊盡頭的處置室,生鏽的鐵門正在以每分鐘五厘米的速度自行閉合。門軸摩擦聲像鈍刀刮骨,混著雨聲竟譜成某種旋律——是《平安夜》的變調。
時空錯位的診療室
我們撞開門的剎那,濃烈的福爾馬林味撲面而來。十二張解剖臺呈環形排列,中央立著臺老式x光機,熒綠色電源燈在黑暗中明明滅滅。最駭人的是牆面懸掛的銅製十字架,本該垂直的橫樑以違揹物理規律的角度扭曲著,宛如被無形之力擰成麻花。
"這不符合常理。"我摸著十字架底部嶄新的焊介面,"鏽蝕程度和周圍牆體差了三十年。"手電光掃過牆角時,一摞1987年的《臨床心理學雜誌》闖入視線,封面文章標題觸目驚心:《論電擊療法對臆想型人格的馴化作用》。
阿凱突然踉蹌著後退,解剖臺下的陰影裡蜷縮著團人形物體。那是個穿著90年代條紋病號服的女人,長髮像海藻般鋪滿地面。當我們靠近到兩米時,她的頭顱突然180度翻轉,露出張佈滿縫線的臉——每道疤痕都精準避開五官,如同被精心雕琢的恐怖藝術品。
二、迴圈的死亡時刻
蘇晴的尖叫聲還卡在喉嚨,整棟建築突然劇烈震顫。走廊傳來紛沓的腳步聲,混合著輪椅碾過地磚的吱呀聲。透過門縫,我們看到二十幾個身影機械地重複著相同動作:穿白大褂的醫生將掙扎的病人拖向電梯,護士推著堆滿玻璃藥瓶的推車撞向承重柱。
"他們在重現當年的醫療事故。"我按住快要崩潰的蘇晴,注意到所有幻影腕錶都停在23:17。當電子錶顯示相同時間的瞬間,整個空間如同被按下倒帶鍵。爆裂的吊燈碎片從地面飛回天花板,傾覆的輪椅立正復位,連我們被劃破的褲腳都恢復如初。
第二次迴圈開始時,阿凱突然衝向電梯。我們在頂樓手術室找到他時,這個身高一米八的壯漢正蜷縮在手術床下,嘴裡反覆唸叨:"那張臉那張臉在鏡子裡"。無影燈照射的手術檯上,擺著本2010年出版的《精神科藥物手冊》,其中某頁被血跡圈出一行字:「氯氮平致幻案例新增47例」。
三、牆中的嬰啼
地下三層的停屍間溫度驟降到零下。冰櫃抽屜全部呈開啟狀,每個隔層都塞著纏滿膠帶的錄音機。按下播放鍵,尖銳的嬰啼聲刺破耳膜,間雜著女人沙啞的哀求:"求求你們放過我的孩子"聲紋分析顯示,這些錄音竟錄製於我們進入建築後的三小時。
蘇晴突然指著通風管道驚叫:"牆在流血!"暗紅色液體從磚縫滲出,在牆面勾勒出嬰兒輪廓。更詭異的是當我們後退,那團血漬竟跟著移動,始終保持與瞳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