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夜探圩角河:南通水鬼索命檔案(第1/2 頁)
歡迎來到《詭案密檔》,我是主持人林深。本章內容根據南通市網友張明遠(化名)投稿的親身經歷整理而成,所有地名、人物均經過模糊處理。以下為張明遠自述實錄:
那是2023年深秋,我在擁軍路經營糧油店滿十二年之際,突然接到環保志願者工作站李站長的緊急電話。作為南通市圩角河巡護隊隊長,我對河道里漂浮的祭祀用品早已司空見慣,但這次電話裡的聲音帶著顫抖:"老張,你最好帶上全套裝備過來,我們在南閘橋洞下發現了活物。"
當我騎著電動三輪趕到現場時,四個志願者正用竹竿死死抵住漂浮的黑色編織袋。渾濁的河水中,這個脹如牛肚的麻袋正在詭異蠕動,表面凸起的稜角像極了蜷縮的人體關節。李站長用強光手電掃過水麵,我分明看見有暗紅液體從袋口縫隙滲出,在光束下泛著油膜般的光澤。
"三個小時前清理到這裡,它突然從橋墩後面漂出來。"負責打撈的小王臉色煞白,他的防水褲上沾著黏稠的藻類,褲腳處粘著片指甲蓋大小的金箔。我俯身撿起時,指尖傳來針刺般的寒意——這是喪葬用品中最高規格的"往生箔",按本地習俗應當貼在棺木內壁。
編織袋在打撈過程中突然破裂的瞬間,所有目擊者的手機訊號同時中斷。伴隨著令人作嘔的腐臭味,一具纏滿水草的森白骨架轟然散落,七根斷裂的肋骨精準刺入河底淤泥,擺出北斗七星的形狀。更詭異的是,頭骨天靈蓋處嵌著半塊青灰色古鏡,鏡面倒映出的卻不是我們驚恐的臉,而是某個梳著髮髻的古代女子背影。
當夜暴雨傾盆,我躺在糧油店二樓的臥室輾轉難眠。自從下午把證物交給警方後,窗外的圩角河方向不斷傳來類似木船碰撞的"咚咚"聲。凌晨兩點十七分,手機自動播放起上世紀三十年代的老唱片《夜來香》,鎖好的抽屜裡傳出指甲抓撓木板的聲響——那裡鎖著私自留下的半塊古鏡殘片。
次日清晨,河道管理處傳來驚人訊息:那具骸骨屬於七個月前失蹤的河道清潔工陳師傅。法醫在骨縫中檢出大量淡水螺卵,生長週期卻顯示這些生物至少繁衍了二十年。更蹊蹺的是,dna比對顯示死者與1998年白茆鎮滅門案兇手存在血緣關係,而那個早該槍決的罪犯,檔案照片竟與陳師傅有八分相似。
為查清真相,我帶著古鏡拜訪了南通博物苑的老學者。在放大鏡下,鏡背陰刻的"敕造通州衛"字樣逐漸顯現,這是明代正德年間南通守軍的制式器物。當我們用紫外線照射鏡面時,原本空無一物的銅鏡上浮現出血字——"戊寅年七月半,沈氏女沉冤"。查閱地方誌發現,1938年中元節確有沈姓新娘投河事件,而那年農曆正是戊寅年。
第七天傍晚,志願者婷婷在清理河道時突然尖叫著跌進水裡。我們把她救上岸時,這個二十歲的姑娘雙眼暴突,十指死死摳著個溼透的繡花鞋,嘴裡反覆唸叨:"她在找鏡子"。送醫途中,婷婷的體溫驟降至28度,護士抽血時發現她的血液呈現詭異的墨綠色。
當夜值班的保安老周給我看了段監控錄影:凌晨三點零六分,空無一人的糧油店倉庫裡,所有米袋同時滲出黑色液體,在地面匯聚成個人形輪廓。這個黑影徑直穿過三道鎖閉的鐵門,在存放古鏡的保險櫃前停留了十三分鐘,櫃門表面結出厚厚的冰霜。
我們決定趁中元節舉行"送鏡儀式"。當古鏡沉入河心的剎那,整段圩角河突然逆流,數百條銀色小魚躍出水面,在空中拼出個梳妝的古代女子形象。陰風裡飄來濃烈的檀香味,我的筆記本上憑空出現三行硃砂小楷:"沈家女蒙羞投江,借屍還陽二十載,鏡破緣盡莫強求"。
三個月後,我在整理工作站檔案時發現張舊照片:1998年白茆鎮滅門案現場,衣櫃鏡面反射出的兇手側臉,赫然長著與陳師傅相同的黑痣。而法醫最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