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部分(第3/5 頁)
“這個嘛,錢財乃身外之物,貧道又如何曉得。”
“這可不是身外之物啊,”老王一反常態,難得的嘆了口氣。
這老傢伙缺錢花嗎?李道士納悶,錢財乃身外之物,對自己來說不合適,但對於這位爺來說正是恰當,那他這是什麼意思?他不缺錢,那誰缺錢?
道士忽然心中一動,“那個,王大人,你此次到江南,不會是來收銀子的吧?”
老王表情說變就變,面色瞬間拉黑,“誰跟你講的!薇兒?”
“不不不,這是貧道隨便猜的!”李道士表面上惶恐,心裡卻是樂爆了,老王,你也有今天!
聯絡前因後果,其實很容易就能得出結論,皇帝老兒崇佛通道,但是養這麼一大批人,和尚也好,道士也罷,吃喝拉撒都是要錢的,煉丹製藥也是花費巨大;很顯然,內府沒錢了。
這皇帝一沒錢,那就擺明了想收稅賺錢,天下賦稅有六成在江南,按照一般流程,這時候就要有狗腿子太監出場了,各種強取豪奪、敲詐勒索,幫皇帝賺錢的同時也中飽私囊,最後鬧的民不聊生,扯旗子造反或許不一定,但當今陛下的名頭說不定就要爛大街了。
這老王一看就是肚裡有貨,博古通今,眼看著皇帝有向昏君發展的趨勢,馬上過來填坑,自動請命調往江南,太監的禍亂是暫時沒有了,但皇帝的錢袋子也得照樣有人填啊。
而讓我們老王這種清直的大臣去加稅加賦、殘害百姓,這就好比讓姐兒賣藝不賣身,李道士正二八經做人,那都是違揹人性,幾乎不可能的事;於是乎,我們王大人就尷尬了,不加稅,太監遲早還會過來,而加稅加賦這種毀壞名聲的事,不如讓他拉根繩子上吊算了。
李道士對於這種情況,表示深(xi)表(wen)同(le)情(jian),隔壁老王真是為天下蒼生考慮啊,道爺我多謝你了!
看著對方一副憋笑的表情,不知怎麼,王大人分外的不爽,冷哼一聲:“你既然知道,那就幫本官出個主意,出的好了,你這欺騙的事就這麼算了,不然兩罪並罰!讓你道士都沒的做!”
李道士差點就嚇尿了有沒有,這老王不是看上去脾氣很好嘛,怎麼說變就變,這朝廷重臣怎麼比自己還不要麵皮啊,不過!!這點小事能難倒道爺嗎?道爺我前知三千年,後知兩千年的好吧。
在自己記憶中,嗯,好像是宋朝的商稅最重,明朝收稅收的是羞羞答答,漢朝的稅最奇葩,唉!這老頭就是要面子,不然什麼人頭稅、車馬稅、富人稅、過橋稅、出生稅、河船稅什麼的我能給他整出幾十個名目出來。
要不然在賬面上做文章也行,金融槓桿嘛,只要有朝廷信用,保準能玩的槓槓的,簡單點的,就弄錢莊的那一套,胡雪巖當年能玩的那麼溜,道爺也照樣可以啊。
不過老王估計也不願意這麼幹,他是太清楚官僚系統的**性了,不然以他幾十年老江湖的經驗,真當人家沒辦法撈錢啊,人家就是想站著把錢給掙了,順帶還能刷刷聲望,可世間哪有這麼好的事。
可是人家沒有,不代表道爺沒有啊!開玩笑,道爺是什麼人物?!
“不知大人可曾聽說過海貿一說——”
本朝跟明朝有點像,但是不同之處在於既沒有明朝前期開發的那麼誇張,七下南洋,又沒有後期閉關鎖國的那麼保守;對於海貿還屬於粗放式管理,也就是不管理的階段。
那就好說道了,什麼海關稅收,成立類似於廣州十三行型別的商行組織,官資民營啦,或者是組織船隊下南洋,販賣絲綢、瓷器、茶葉等高階貨色,開闢新興市場,如果航行技術能達到的話;要不乾脆給海盜發私掠許可證,賺上一票是一票,呃,這好像暴力了點;還是乾脆點,把對面那個島國打下來吧,聽說那裡銀山挺多,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