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頁(第1/2 頁)
&ldo;怎地?拉去陽穀?&rdo;嬴虔聽著眉毛一皺,秦國的驪山大營正對著魏國的華山大營,中間不過只有兩三百哩地的緩衝地段,自從割讓河西和函谷關後,魏國華山大營又向東遷徙了差不多百里。若是開戰,雙方相距不過百里,三日之內便會接觸,此時讓吳狄將三萬人馬調去隴西腹地的陽穀去秘訓,只怕是有些不妥。
細細思考了一會,嬴虔卻是問道:&ldo;秘訓是怎地個訓法,為何非去陽穀不可?&rdo;
吳狄直接道:&ldo;大哥,秘訓之事一時半會也說不清楚,但三弟可以保證三個月內能將戰力提升三倍以上。而此處靠近魏軍大營,只怕營外的密探斥候不在少數,且三弟的陽穀之內還有一個百來人的小兵器作坊,能給將士能修繕製備兵器,你看這事能不能成?&rdo;
嬴虔有些為難,當下道:&ldo;容大哥考慮考慮!&rdo;
第二日嬴虔便去了櫟陽,過了三日從櫟陽返回後,嬴虔便找了吳狄道:&ldo;三弟,秘訓的事大哥給你說和了。剛得到洛陽周天子來的訊息,說是天官測算,今歲怕還是大寒。隴西戎狄部族每逢大寒,來春便必然入境打春草野食,因此西北之地確實需要一支人馬坐鎮。你拾到拾到,挑選人馬這便去吧!&rdo;
天官是周朝設立用來專門檢視天象測算曆法氣象的部門,七國雖然大爭,但各國還是無能建立自己的天氣曆法的機構。
吳狄也不推辭,立時便在驪山大營駐紮的十二萬兵馬中挑選了三萬人馬開赴陽穀。
十月下旬,三萬人一入陽穀便開始了緊張的整訓工作,由於陽穀入冬以後氣候寒冷,吳狄也沒條件搞溫室種植和蔬菜大棚,因此便把韋水南岸的薄地堆上糞肥之後拓為營地,將三萬人完全駐紮了下來。
整訓工作千頭萬緒,吳狄卻是不慌不忙的從三個方面著手:一、體能訓練和素質教育。二、戰具創新。三、軍隊結構調整改革。
體能訓練自然是照搬後世的軍隊成例,每日早晚越野跑,五個一百,軍體格鬥訓練,洗冷水澡。這方面有吳狄以身作則,且秦軍耐苦,不過十日時間便將習慣養成。素質教育方面則是讓單伏親自率領一批已經在陽穀接受了半年多洗腦教育的飛鷹騎精銳們對士兵們進行再洗腦,除了向士兵灌輸忠於秦國、忠於老秦人百姓的觀念之外,潛移默化的也在灌輸著忠於吳狄的信念。並且又有飛鷹騎精銳們的現身說法,將陽穀種種當作畫餅,又集合外界傳言,很快便在三萬將士心中將吳狄神化。
而戰具創新方面,吳狄詳細研究論證後決定,要推翻現今秦軍的戰法,從最基本的戰鬥方式上進行革新。冷兵器戰爭中最為明顯的一大弊病就是戰具損壞,在少梁之戰中秦軍鏖戰兩月損壞的戰矛戰戈,銅劍鐵劍,都是以數萬來計。尤其是銅鐵劍類兵器,一旦折斷就很難修復,必須開爐熔煉,從新鍛造,使得士兵們武器缺乏,不得不在戰場上現奪敵人的兵器戰鬥。
經過考證,吳狄決定將一萬騎兵的武器全部更換為狼牙棒和竹骨梭槍,標配短劍。狼牙棒可是個好武器,宋朝的時候民間有句民諺叫做:&ldo;金兀朮有狼牙棒,宋人有天靈蓋!&rdo;這句民諺當然是貶義的,體現出了宋人對金國狼兵的狼牙棒戰術的無奈。
吳狄為騎兵打造的狼牙棒,全部以老榴木為芯,以馬尿桐油浸泡,在棒頭用鑽頭打洞,將鐵匠鑄造的鐵牙鑲嵌其中。整根狼牙棒長一丈二尺,重二十秦斤(約五千克),棒頭狼牙長一寸半,使用起來非常牛逼,基本是一件碰上就死,捱上就亡的大殺器。
而竹骨梭槍就是取五尺左右的寸徑秦竹,在一頭裝上特別打造的半尺長三稜尖刺,竹身滲油烤硬之後,還將竹節打通,內裡注入水泥漿增加強度和重量。梭槍可用來投擲,也可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