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論天下(第1/3 頁)
“駕!”楊宸身騎一匹棕紅駿馬,在一行人的最前面,奮起揚鞭。
當遠遠見到朝廷一行人馬之後,又勒馬而停,作為學生,還是害怕自己的老師說他不顧安危,縱馬無度。更擔心朝廷這一行人裡混著別有用心之人,安插的探子,讓其他人知道徐知餘在楊宸心中的分量之後,有其他心思。
當馬車漸漸靠近,“楚王殿下到!”安彬一聲大喝
直道之上的隊伍直接停下,前來宣旨的禮部左侍郎趙構和新任的海州刺史徐知餘下馬車前來跪拜
“二位大人快快請起”楊宸一邊說著,一邊望著起身的徐知餘。
“本王在城外巡獵,碰巧遇上了二位大人,那就一同進城吧”
就這樣,楊宸騎著馬,守在徐知餘的馬車旁,一行人緩緩進城。
和珅作為定南衛巡守,已經率陽明城內諸多官員候在城外。無他,聖上有詔。出城跪迎使臣是臣子本分。
趙構在城外,宣讀了永文帝楊景的旨意,因為楊宸是遇到兵事,全速往定南衛而來,只有兵部和禮部的文書。
真正封王的旨意,要朝廷的特使在此陽明城宣讀。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皇七子楊宸,太祖皇帝之嫡孫,朕之嫡子,純孝謙仁,奉禮守教,醇謹夙稱,恪勤益懋,孝行成於天性,子道無虧;清操矢於生平,躬行不怠;念樞機之縝密,睹儀度之從容,今封楚王就藩定南衛所,望上衛國家,下安生民,欽此”
“兒臣接旨!”楊宸在城門之前跪著接下聖旨。
“楚王殿下,還有旨意呢”趙構說完,又從身後的宦官手裡拿出了另一份旨意
“奉天承運,皇帝敕曰:今楚王就藩,著禮部,戶部派往定南:米五萬石,銀五萬兩,黃金一千兩,錦四十匹,紵絲三百匹,紗、羅各百匹,絹五百匹,冬夏布各千匹,綿兩千兩,鹽二百引,花千斤,皆歲支。馬料草,月支五十匹。其緞匹,歲給匠料,付王府自造。”
“兒臣,謝父皇隆恩”楊宸的神情已經有些激動了,這點數目對天家不過是尋常一筆,但給和不給的聖意,全憑皇帝心意。他的六哥吳王楊洛就藩平海衛可未曾有如此封賞。
眾大臣也是面面相覷,唯有和珅,氣定神閒,深以為自己所料無誤,押對了寶。這楚王殿下在陛下眼裡的分量可見並非朝中大臣所言那般無足輕重。
城外一番熱鬧之後,楊宸在楚王府設宴為趙構和徐知餘接風,和珅也來作陪。
徐知餘新任海州刺史的文書已經發往海州,明日便得去海州赴任,而趙構作為禮部官員,在藩鎮多有逗留並不合適,所以這是接風宴也是送行宴。
“此番,趙大人自京城一路跋涉而來,多有辛苦,小王敬趙大人一杯”楊宸說完,一飲而盡。至於趙構這類朝廷的老油條子,自然是一番下臣惶恐,口中說著惶恐,可飲酒絕非楊宸這類愣頭青可以輕易撼動的。
和珅也在一旁附和,對楊宸多有誇讚,雖是定南之臣,可並不直接受命於楊宸,只是名義上楊宸的下臣,如此獻媚,讓徐知餘也有些意外。
當然,今晚楊宸心裡真正的主角是徐知餘,從前在宮裡,議論天下之政多有不便,如今在這楚王府,可就截然不同。楊宸心裡,已經忍下了太多話語。
一番熱鬧過後,楊宸領著趙構在王府逛了半個時辰,便使了個眼神由著和珅帶出王府去往朝廷設的官驛了。
而徐知餘則由楊宸領著進了王府內院聽雲軒內。
“殿下,可是有事問詢於臣?”徐知餘怎不清楚自己弟子的心思。
“老師”楊宸一邊給徐知餘敬了杯茶,一邊開口。
“今日父皇的聖旨,與我在宮中受封的不是同一封”
“那是宮裡內臣宣讀,這是朝